共23题,约22240字。
2024-2025学年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学科试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分值: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应处理好文化与经济关系,发挥好市场积极作用,激励广大文艺工作者投身“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伟大实践,推动文艺由高原向高峰迈进。
②文艺创造、文化传承常常与经济发展相伴而行。如果没有元明清市民社会的繁盛,我们今天很可能看不到《水浒传》、“三言二拍”等文学经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艺呈现新气象,经济发展使我们更有能力、更加自觉地保护和传承优秀文化。充分运用新技术,汉唐雄风早在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示,借助现代传播力量,诗词雅韵融入中国人时尚生活,最新智能技术被用来创作格律诗词。
③以文化为资源,以创意为能量,文化产业已经发展为许多发达经济体的支柱产业。在我国,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尤其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与价值日益凸显,文艺经典不断被重新品牌化和产权化。
④盘活优秀文化资源,以市场效能为文化传承创新注入强大动能。这些年,市场机制在激活文化创造活力方面成效显著。一些优秀文化资源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创造性转化的空间广大,改编再创作层出不穷,焕发新的生命力。《西游记之大圣归来》通过强大市场影响力带动国漫崛起,文艺“国潮”已在青少年群体中成为时尚。
⑤在充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过程中,锤炼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足以影响世界的文化艺术魅力。具有深厚民族传统特色的优秀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在国际上更受欢迎,由“西游”题材、“三国”故事等经典改编的影视作品、动漫、游戏等,是中国文化内容在国际上最有市场价值的品类之一。在本国具有良好市场效益的产业往往在国际上也具有竞争优势,这是国际竞争优势理论通过大量案例研究得出的结论。
(摘编自魏鹏举《进一步建立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材料二:
①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到新高度时,会改变产品的价值、品质,形成新的内容、形式、功能与服务。这体现了一个创新的过程,也将成为一种社会秩序的更新。
②创新三螺旋理论认为,支持创新系统必须形成一个螺旋状的联系模式,这种缠绕在一起的螺旋由三股力量构成:一是由地方或区域政府及下属机构组成的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创造、文化传承显示了与经济发展相伴而行的特点。
B. 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会改变产品的价值与品质,还有可能涉及社会秩序的更新。
C. 《哪吒 2》由中国团队主导特效的根本原因是国外团队风格与该影片适配度不足。
D. 虽然打磨特效的过程很痛苦,但《哪吒 2》打破了电影技术“人有我无”的局面。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代科技手段和传播技术的运用使得诗词雅韵在中国人的生活中焕发生机,体现了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互动的特点。
B. 创新三螺旋结构的行政链、生产链、技术科学链的“缠绕”特性体现在三股力量的静态平稳运行与彼此的职能渗透中。
C. 三螺旋模型中,社会秩序作为文化追求和科技探寻的目标,它的解释意义不能局限于文化,也不可以仅由科技定义。
D. 《哪吒 2》创作者对哪吒“认知上的成长”的设计,既是对此 IP 生命力的延续,也是对传统文化内核的现代化解构。
3. 下列选项能体现材料一中盘活优秀文化资源的“强大动能”的一项是( )
A. 随“故宫猫”文创的推出,故宫 IP 文创产品需求大增,2025 年初故宫推出的结合科技手段的“灵蛇献瑞”日历备受欢迎。
B. 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开幕式运用裸眼 3D、AR、数字 AI 等科技手段,呈现出了虚实交织的舞台,展示尔滨的冰雪文化。
C. 春晚节目《秧 Bot》以传统秧歌和现代科技融合为亮点,宇树科技的 H1 人形机器人在演出后被广泛关注,销量猛增。
D. 《黑神话:悟空》依托于空间计算、全景光追等前沿技术,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深山禅院、曲径通幽等场景一一显现。
4. 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在表格的横线处补充恰当的内容。
5. 《文化周报》举办“我看电影创新”活动。假如你是一名影评人,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分析《哪吒 2》是如何在“文化、科技、社会秩序”三方面实现创新的。
【解析】
【导语】这篇阅读材料围绕“文化与经济、科技融合发展”的主题展开,通过三则材料系统阐述了文化传承创新的多元路径。材料一从市场经济角度分析文化产业的现代转型,材料二引入创新三螺旋理论构建分析框架,材料三则以《哪吒 2》为案例具体呈现创新实践。三则材料层层递进,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共同论证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新转化需要经济支撑、科技赋能和社会认同的多维协同。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主角(节选)
陈彦
①她叫忆秦娥。开始叫易招弟。是出名后,才被剧作家秦八娃改成忆秦娥的。
②易招弟为了进县剧团,她舅给改了第一次名字,叫易青娥。
③多少年后,剧作家秦八娃给秦腔名伶忆秦娥写文章时,是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