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4470字。
武汉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训练
语文试题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 2025.5.21
本试题卷共8页,共23道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并将考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有这样一位科学家,他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中国率先扛起量子研究的大旗,在这片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学发展还很贫瘠的土地上“开荒”“耕耘”,他就是郭光灿院士。下面是记者王卉对他的专访报道。
记者:作为中国量子领域的开拓者、发展人,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您的研究方向和内容。
郭光灿院士:我于八十年代初开启了量子科学的研究征途,九十年代初跨进到量子信息领域。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计算、量子纠缠网络、量子精密测量、实用化量子密码、量子物理基本问题。
记者:如今“量子优盘”的概念非常火,您能简要向我们介绍一下它吗?
郭光灿院士:将欲传递的量子信息存储在优盘里,然后运用传统的运输工具,如高铁、汽车、飞机等将量子优盘运送到接收地点,取出其中的信息。这种远程传送量子信息的方法可以弥补光纤远程量子通信的不足,而且可以传送到无光纤端口的地方。进一步的发展应当是实现两个量子优盘的纠缠,将其中一个优盘传送到对方,这可确保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即使这个优盘被窃听者盗走,也无法取出所传输的任何信息。
记者:量子学现如今成为公认的重要学科,您觉得它为什么能够如此快速地发展?
郭光灿院士:“量子信息”发展如此迅速是因为它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信息技术,其性能远远超越当下的信息技术。一旦量子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人类社会生产力可以提升到新的水平。正是人类发展的重大需求促使量子信息迅速发展。
记者:但据我所知,您的学术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您在探索道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呢?
郭光灿院士:无论是开始的量子光学还是继后的量子信息研究,当时在国内学术界都属“冷门”,坐了多年“孤独无援”的冷板凳。当一门学科萌芽时,多数人不理解,提出质疑甚至反对,这属于正常现象。
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一接触到“量子信息”就被深深吸引住,很快意识到这门新生学科有巨大的发展前景,便毫无犹豫地全力投入进去。当我看到量子信息技术对提升国力和民族复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量子计算必将成为国际战略竞争的焦点,我有责任努力去争取各方理解和支持,推动中国尽快投入到这个新兴交叉学科的竞争,发出中国人的声音。
量子信息技术没有国家经费的支持是不可能获得重要进展的。2001年是中国量子信息发展的转折点。科技部一直关注和支持量子信息领域的发展。我作为科技部第一个“973”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尽可能去团结国内相关学术队伍,之后越研究越感到其潜力巨大,并逐步地把握住量子信息技术发展的脉搏,提前布局,迅速做出前沿性成果,形成当下实验室完整布局,我们的项目也先后培养了量子信息领域的五位院士。
记者:由您倡议并首次组织发起的量子光学会议从初建时的十几人到现在已经成为500人以上的科学大会,您如何看待它的发展?
郭光灿院士:我组织和发起这个会议,是因为我意识到“量子光学”是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对光学领域甚至对整个物理学都极其重要,必须尽快介绍给国内学术界。1984年种下“量子光学”的种子,之后每两年召开一次的全国性学术会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量子光学队伍。尤其是量子信息诞生后,研究队伍迅速扩大,各高校陆续开设“量子光学”课程。“量子光学”在国内很快生根结果,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前景。
记者:您曾培养了80余名博士生,您对学生的期待是什么?
郭光灿院士:科学研究要有积累和传承,我相信“量子信息”的发展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因此非常注重学生培养。将“品味科学”作为我们的座右铭,培养学生时特别注意激发学生对科研的热情,引导他们把科研作为终生奋斗的事业;为学生选择国际前沿的课题,鼓励学生做出国际一流成果;尽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科研和生活条件;确保实验室有良好的学术风气,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我期望在中国的土地上培养出国际一流的人才。
我与自己的学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国平教授联合创立了公司,将我们十多年量子计算研究的成果开发为可实用的工程化量子计算机。五年期间,开发了国内第一款司南操作系统、“本源天机”量子计算测控系统等一系列相关的量子器件;量子计算云平台在国际上已有一定影响。
在实验室研究中发现某些有望实际应用的新原理和方法后,就应尽快向实用方向推进。但是这个过程必须解决大量的技术和工程问题。建立公司可以培养大量量子工程师,与学校、科研单位两股力量有机结合,是推进新器件研发和应用的最好途径。
记者:您今年已入耄耋之年,是什么原因让您一直坚守在科研一线?
郭光灿院士:奇妙的量子世界,会不断涌现出令人惊叹的新现象,让你回味无穷,无法释怀,从而更进一步激发起你的好奇心,欲罢不能!这种探索不受年龄限制,只要精神在,探索脚步就不会停。
记者:您对当代年轻科研工作者有什么建议和期待?
郭光灿院士:当代年轻科研工作者应当珍惜当前得来不易的科研环境,有追求科学研究的热情与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将个人目标与国家需求结合起来,为人类为国家贡献出人生的价值。
(摘编自王卉《量子世界里的“牧羊人”——专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量子科学是世界公认的重要学科,量子信息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信息技术。
B.中国高度重视量子科学研究,在经费、人才等多方面对相关项目进行扶持,成果斐然。
C.发展量子信息技术,既符合世界科技发展趋势,也助力中国在国际竞争中提升实力。
D.只有量子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才能将社会生产力提升到符合人类发展需求的新水平。
2.根据材料相关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分)
A.将量子信息存储进优盘进行传输,实现两个量子优盘的纠缠,这样可以提高传输的灵活性。
B.要在中国土地上培养出量子信息领域的国际一流人才,科研热情的激发起决定性作用。
C.培养量子工程师,实现从原理向实用方向的推进,这是量子科技新器件研发应用的最好途径。
D.郭院士的经历表明,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科学家超越年龄限制、坚持科学研究的不竭动力。
3.下列对材料论述和说明的分析,不正确是一项是(3分)
A.记者在专访前做了大量专业领域信息的搜集与整理,体现了采访者的专业素养。
B.在核心话题统摄下,记者的提问能针对具体问题,指向明确,语言表达简练扼要。
C.采访沿着中国量子科技发展的历程展开,引导读者深入了解这一领域的方方面面。
D.郭院士在专访中所谈到的科研经历和深刻见解,展现了他的科研精神与人格魅力。
4.郭光灿院士作为“中国量子领域的开拓者、发展人”,被记者称为量子世界的“牧羊人”,材料中哪些内容能支持这一观点?请简要概括。(4分)
5.作为新闻报道,专访往往具有独特的传播价值,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阡陌
汤成难
没有比剃头店更令父亲愿意消磨时间的去处了。
这是村里唯一的剃头店,几乎每天都坐满了人。每一个从外面回来的人,都得经过这儿。
剃头店最近的话题都集中在马戏团上。第一个带来消息的是从县里回来的人,那人也不清楚马戏团来自哪里,河南,湖南,也有可能是荷兰。当他说出最后两个字的时候,剃头店的人都惊呆了,空气中一度出现停滞状态。①父亲也坐在人群里,他的脖子抻得很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