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5570字。

  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2025年5月17日9:00-11:30
  本试题卷共8页,共23道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并将考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从1997年计算机程序“深蓝”战胜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到2016年人工智能围棋程序“阿尔法狗”战胜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在这大约20年间,人们对人工智能在特定领域中是否能够超越人类自身的智力进行了大量争论。近两年来,随着CHAT-GPT等通用模型及一些专用模型的涌现,如何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怎样应用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升级等,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已进入实用阶段,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渗透并引领各个领域、各行各业发展。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去理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强调的“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更能深刻体会到“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深度不断发展。
  理解“人工智能+”的内涵,就需要认识技术革命的经济周期特征和叠加效应,这分别构成了“人工智能+”的宏观基础和微观基础。工业化以来,每次技术革命都带动经济发展形成一次波动,波动周期约50年,波动的上半期表现为所对应新兴产业快速成长和规模扩张,波动的下半期表现为该新兴产业的成熟和新技术对其他已有产业的渗透改造。人工智能是本轮技术经济周期中的引领性技术,“人工智能+”正是体现出下半期技术与各个产业深度融合的特征。
  人工智能的叠加效应,既体现为不同人工智能技术的集成,例如,基于文本、音频、图像的生成式智能模拟可以集成为多模态大摸型,也体现为与其他新兴技术的集成,例如,与虚拟技术叠加可创造出“数字人”,与机械制造技术叠加则创造出人形机器人、智能汽车等智能体。在此基础上,互联网可为人工智能提供无限数据,无线传输技术、核聚变技术可为人工智能提供无限动力。这种叠加效应,是不同技术及其产业间的相互赋能,是未来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微观基础。
  当前,全球人工智能发展面临着新的十字路口。从科技角度看,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两大奖项与人工智能研究相关,表明人工智能在科学研究上的作用越发显著。从经济角度看,智能产品不断创新,技术迭代速度加快,各种工业大模型、自动驾驶汽车、人形机器人、低空智能载运工具等领域成为新的“蓝海”,每一个领域都将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链,带动经济增长。从集群角度看,物理空间内无人的、自主运行的智能科学城、智能制造区在不远的将来有望成为现实。从国际关系角度看,人工智能成为技术经济竞争和国家战略安全的焦点,世界主要国家围绕人工智能的竞赛进入白热化阶段。同时,人工智能治理成为关键,因为人工智能自主性的提高将大规模放大其影响,治理不及时将引发失控危机。
  我国发展“人工智能+”具有良好基础。把握“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需要相关部门在战略规划、科研投资、人才培养等方面更加重视前瞻布局,而成效则主要体现在领军企业、新兴企业是否能够发挥主早作用。同时,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有利于人类文明进步,是人工智能发展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向善,把人机协调贯穿始终,促进人类智能、离身智能、具身智能相互协调。
  (摘选自《经济日报《“人工智能+”应当怎么加》)
  材料二:
  钢铁厂的转炉被装上“火眼金睛”、医院的AI助手开始“履职”、车间的AI“质检员”实现精准质量把控……记者近日在多地走访发现,以“人工智能+”为引擎的产业变革正加速推进,他们将AI的种子深植于千行百业。
  AI应用新场景不断涌现。在广西钢铁炼钢厂内,“AI炼钢”让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早年间,工人们需凭经验“望火断钢”,判断结果受个人经验影响较大,还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如今,通过各类探头和AI算法,可以实时捕捉并解析火焰颜色、形状、亮度等信息,精准指导投料与生产。
  “我们把人工经验‘翻译’成数字语言,在AI的帮助下,不仅减少了人工误判造成的损失,还能用更小的投料量产出更好的钢。”炼钢厂技术专家陆志坚说。
  AI也可从钢花飞溅的车间延伸到救死扶伤的医院。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近日引入DeepSeek大模型基座,推出基于本地部署的大模型应用。“在系统中录入患者主诉、病史等信息,点击‘病情分析’,就可以直接调用大模型。”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张建明说,大模型给出的答复包括该患者可能的疾病假设、建议的检查项目等内容,成为医生治病救人的得力助手。
  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新兴产业正迸发澎湃动能。在湖南,研发的无人驾驶矿卡在多地矿山“跑”出高于人工的运输效率,加速矿山运营走向智慧化、绿色化;万兴科技打造音视频领域“天暮”大模型,让内容创作者输入文字即可快速生成高清创意视频,软件和服务已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而今,Al技术已深度嵌入产业链的不少环节,促使生产全链条愈加高效。在位于长沙的威胜集团智能车间,一台台智能电表加速下线。AI技术像一根“金线”,串起生产全链条:设计环节,借助AI大模型辅助,大大提高了产品设计的效率;生产环节,AI能够预判产线故障问题、提前维护,一年可节约成本近5000万元;质检环节,AI配合机器视觉等技术,大幅提升了质量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相关负责人吕新伟说,通过AI的深度应用,企业实现了生产各环节之间的密切协同,提升了优化资源配置能力。“据测算,应用AI后,企业人均生产效率提高60%以上,产品生产周期缩短50%。”
  (摘选自《经济参考报》《“人工智能+”催生行业新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今,人工智能技术已进入实用阶段,引领各行各业的发展,“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
  B.技术革命的经济周期特征构成“人工智能+”的宏观基础,叠加效应构成“人工智能+”的微观基础。
  C.每次技术革命都带动经济发展形成一次波动,人工智能是本轮技术经济周期中的引领性技术。
  D.人工智能的叠加效应,既体现为不同人工智能技术的集成,也体现为与其他新兴技术的集成。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工智能围棋程序战胜围棋世界冠军,说明人工智能在这一领域已经超越人类自身的智力。
  B.当前,世界主要国家围绕人工智能的竞赛进入白热化阶段,所以人工智能治理成为关键。
  C.“AI炼钢”可以减少误判和提升生产效率,说明人工智能已经深度嵌入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D.医院AI助手“履职”等新场景的出现,说明以“人工智能+”为引擎的产业变革正加速推进。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论证材料一第五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上春晚扭秧歌、街头漫步、进厂“打螺丝”……人形机器人近来频繁亮相,产业关注度不断提升,人形机器人迈入发展快车道。
  B.近日,某知名医络视频中“被带货”,实则为AI(人工智能)合成视频,这件事引发公众对AI造假风险的担忧。
  C.不久前,有人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仿造了知名女歌手泰勒的声音和形象来为商品进行推广,让消费者误以为这是泰勒代言的商品。
  D.在“芙蓉文学双年榜”座谈会上,与会专家认为,面对AI这个“超级学霸”,作家要保持独特的文学表达,摆脱陈词滥调的写作。
  4.结合文本简要梳理材料一关于“人工智能+”的行文思路。(4分)
  5.结合材料一中关于技术革命经济周期特征和叠加效应的理论,谈谈你对材料二中“人工智能+”在多个行业中的引领性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在成都,遇见杜甫
  阿来
  ①公元759年冬天,为寻找一个存身之地,杜甫从秦岭深处的同谷县出发,携家带口,来到成都。到765年离开,他在成都与蜀中生活了6个年头。
  ②在此期间,他写了200多首作品,显现他的情趣与胸怀,显现他集大成的诗歌向更多样更深沉更成熟转变。更可贵的是,他为那个时代的成都,从自然到人文,留下了一份鲜活生动的档案。
  ③从2022年2月开始,每两周一次,周六下午,我都会在成都的“阿来书房”进行“杜甫诗中的成都”系列讲座,既讲杜甫的诗,也讲他诗中唐代成都的面貌。后者可以说是杜甫眼里、笔下的成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