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6750字。
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25届高三二模(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孔雀东南飞》有一个难解的历史难题是“说有兰家女”,刘兰芝明明姓“刘”,为什么称“兰家”?刘兰芝称谓繁复,有“此妇”(5次)、“妇”(按:“妇”应该是“此妇”的省略,受诗句字数的限制而改)、“新妇”(9次)、“阿女”(5次)、“此女”(按:此女,对外;阿女,对内)、“兰家女”(1次)、“女子”(1次)、“阿妹”(1次)八种。刘兰芝自称也有“君妇”(2次)“妾”(4次)“兰芝”(3次)三种。
我们统计后发现:他称中,始终没有称“兰芝”的;自称中,称“兰芝”的,只占三分之一;这样一首长篇叙事诗,作为诗歌的主角,到第164句才自称“兰芝”。无论是叙事还是抒情,无论是对话还是描写,都是无法解释的一道坎。
只有一种解释:此诗在流传的早期,刘兰芝根本没有名姓,就是焦家的媳妇,所以称“此妇”5次;而且是婚后不久就被拆散,焦仲卿也说“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所以称“新妇”9次。如果说刘兰芝自称“妾”“妇”,应该是比较正常的,但他称自始至终不提“兰芝”,也是蛮奇怪的;而“兰芝”的三次出现,居然是兰芝自称,显然也不正常。所以,我们可以论定,“兰芝”之名是在传播过程中被人们加上去的。
这首诗写到“兰”共5次。“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终于透出了秘密。
“庭兰”,即庭院中栽种的兰花,受到“严霜”的摧残打击。这不仅是环境渲染,衬托悲剧发生,实际上更是通过兰花夭折,暗示了女主人公的投水结局。
这里可以发掘到冥昧而遥远的兰图腾故事。《左传•宣公三年》记载了郑穆公的出生与死亡,皆跟兰花有关。郑文公“贱妾”燕姞梦见天使赠她兰花并告诉她“以是为尔子”,后果然怀孕生子,取名为兰,即郑穆公郑兰。郑穆公即位二十二年后,一次病了,他说:“兰花死了,我恐怕也要死了吧,我是靠着它出生的。”于是“刈兰而卒”。这个故事中的“征兰”之义,正是图腾文化的体现,离开了图腾文化,就无法理解故事中兰花的神秘性与特殊性。
回到“兰芝”的名字上,“兰芝”,就是“芝兰”,就是兰花,就是国兰。尽管贾祖璋《花与文学》直接说“兰芝”就是“芝兰”,就是兰花,似乎没有论证过程,但我们今天完全有条件来做一番考释。
《孔子家语•在厄》:“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子家语•六本》:“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芝兰”,就是“芷兰”,指兰、芷两种香草。《荀子•宥坐》:“且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之学,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忧而意不衰也。
“芝兰”,也可以写作“兰芷”,《文子》卷六《上德》云:“清之为明,杯水可见眸子,浊之为害,河水不见太山,兰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浮江海不为莫乘而沉,君子行道不为莫知而止,性之有也。”《大戴礼记》卷五《曾子疾病》第五十七云:“与君子游,苾乎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
在以上典籍中,“芝兰”“芷兰”“兰芷”都是相通的,带有远古个人图腾的痕迹。久而久之,“兰芷”与“兰芝”,“芝兰”与“兰芝”,渐渐通用,如:“欢会难再遇,芝兰不重荣。”(曹植:《杂诗七首》)“芝兰此日不倾倒,南山白石皆贤人。”(陈陶:《将进酒》)似乎“兰芝”更为流行,如:“朱桂黝倏于南北,兰芝阿那于东西。”(王延寿:《鲁灵光殿赋》)“蔓草蔽极野,兰芝结孤根。”(孟浩然:《示孟郊》)“帝子有灵能鼓瑟,凄然依旧伤情。微闻兰芝动芳馨。”(滕宗谅:《临江仙》)“混沌之中,恍惚存亡,何所运为。自妆分天地,三才应化,山川华丽,秀野兰芝。”(侯善渊:《沁园春》)
基于此,《孔雀东南飞》中的女主人公“刘兰芝”,来源于传统典籍的“芝兰”“芷兰”“兰芷”,当然是得益于后代文人不断创作、不断润色、不断完善的人物层次提升工程。而“芝兰”“芷兰”,“兰芷”“兰芝”,本来指兰花、白芷两种高档次的香草,是并列关系。但在这首诗的传播过程中,“兰芝”逐渐演变为偏义关系,重点指兰花,这样就能为突兀无厘头的“兰家女”找到图腾的原型;而刘兰芝投河自尽前,焦仲卿对其母亲说:“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严霜笼罩,煎逼庭兰,则意味着主人公的生命悲剧即将发生,就像郑穆公郑兰“兰花死了,我恐怕也要死了吧”的预言征兆一样,因兰而生,刈兰而卒,这是兰图腾文化的深层制约与潜在影响。
于是,我们通过图腾追寻,不难发现《孔雀东南飞》以“兰芝”命名,对理解女主人公很有意义。
(选自《名作欣赏》2024年6月第16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女主人公的名字无论称“芝兰”“芷兰”,还是称“兰芷”“兰芝”,都能体现兰芝这个称谓的意义。
B.“兰芝”是主角,但全诗称“兰芝”的次数却只占称谓的三分之一,确实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
C.作者认为,《孔雀东南飞》有一个流传的过程,并且称谓在流传中得到过修改。
D.“兰芝”是女主人公的名字,只有别人称才正常,她自己称呼自己的名字就不正常。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严霜结庭兰”通过环境描写,暗示了后面情节的发展,赋予主人公命运悲剧色彩。
B.在《孔雀东南飞》的流传过程中,文人的作用使本来是两种香草的兰芝重点指兰花了。
C.兰芝名字的来历和郑兰一样,显然也是受了兰图腾文化的深层制约与潜在影响。
D.本文以多种论证方法,充分的论据,从此彻底破解了“说有兰家女”这个历史难题。
3.图腾意思为“它的亲属”“它的标记”。在许多图腾神话中,“亲属”“标记”多为某种动物或植物。下列选项中和图腾相关的一项是( )
A.“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诗经》)
B.《红楼梦》中的娇杏,原是甄家丫环,因一回顾,被贾雨村认为知己,后成为贾雨村的夫人。
C.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离骚》
D.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其一)》
4.结合全文,作者是如何剖析《孔雀东南飞》中将刘兰芝称为“兰家女”这一说法的?
5.作者通过图腾追寻,认为《孔雀东南飞》以“兰芝”称谓女主人公有特别的意义。请结合全文分析意义的内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张修斋
张晓林
张修斋的父亲①是一个私塾先生,精通“四书五经”,在方圆数十里有很高的声望。因此,他的家境比较殷实一些,张修斋得以在读完小学以后,进入中学继续他的学业。私塾先生②很是看不上他这个儿子,常会指着张修斋指节修长的手对妻子说:“指头节子这么长,将来肯定是个把钱串在肋条骨上的家伙,甭指望享他的福!”听了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