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1530字。
2025届高三下学期5月二模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示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数字人文技术的深度介入,正在重塑《红楼梦》这部文学经典的传播范式。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自诞生之日起便与媒介技术紧密相连,从手抄本时代的脂砚斋评点到人工智能时代的算法解析,每一次技术革新都在重新定义经典的价值维度。这种变革不仅体现在研究方法的升级,更深刻地影响着公众对经典的文化认知方式。
随着文本计量学的发展,研究者开始以量化方式验证传统红学命题。清华大学研究团队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人物情感轨迹进行大数据分析时发现,林黛玉与薛宝钗在前六十回的情感曲线呈现出从对立到趋同的演变规律。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趋同并非线性发展,而是在第三十七回“海棠诗社”与第四十五回“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两个节点出现显著拐点,这与脂砚斋“名虽两个,人却一身”的批注形成跨时空呼应。更令人惊叹的是,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对人物对话风格聚类分析,晴雯与袭人的情感波动呈现镜像对称特征,这为“晴为黛影,袭为钗副”的经典论断提供了数据支撑。此类研究将感性认知转化为可验证的科学模型,开创了文学阐释的新路径。
在知识图谱构建方面,研究者模仿“数字敦煌”工程的技术路径,将七百余个红楼人物编织成动态关系网络。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贾母作为家族权力核心的特殊地位得到直观呈现——其社交半径达到第二名的三倍以上,且主要连接节点集中在贾政、王夫人等实权派,这种结构特征与文本中“老祖宗”的决策影响力高度吻合。而贾宝玉的情感衰减曲线与家族衰败进程的高度同步,则揭示了个体命运与时代洪流间的深刻关联。这种宏观视角与微观考据的结合,使传统文本细读难以察觉的叙事密码得以破译,例如通过关联规则挖掘发现,每当妙玉出场时,文本中瓷器类意象出现概率提升87%,这与其“栊翠庵茶品梅花雪”的雅士形象形成微妙互文。
跨学科融合催生出更具创造力的研究范式。对《红楼梦》诗词的计量分析显示,曹雪芹对晚唐《才调集》的化用率显著高于其他诗集,其中对韦庄诗句的借鉴频次达到每千字3.2次,这与其“大旨谈情”的创作理念形成互证。在版本校勘领域,数据库技术揭示出程甲本与早期抄本在器物描写上的显著差异,如甲戌本中“玻璃炕屏”在程甲本中被改为“紫檀炕屏”,此类变异词频在服饰描写中占比达34%,折射出印刷时代对文本的物质性规训。这些发现提醒我们,数字人文并非要取代传统研究,而是通过技术透镜拓展人文理解的疆域。当算法开始解析“千红一哭”的悲怆意象,当数据模型勾勒出“白茫茫大地”的哲学图景,《红楼梦》正在人机协同中完成其经典性的当代重构。
材料二:
《红楼梦》在数字时代的传播已突破传统文本边界,形成多元立体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数字人文技术通过量化分析验证了“脂砚斋名虽两个,人却一身”的批注。
B.贾母社交半径远超其他角色的结论,源自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C.程甲本与甲戌本在诗词化用上的差异率最高,证明印刷技术影响文本内容。
D.曹雪芹对《才调集》的化用率高于其他诗集,这体现其“大旨谈情”的创作理念。
2.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红楼元宇宙”项目通过多语言系统实现跨文化场景交互。
B. 某视频平台将“黛玉葬花”简化为古风变装挑战,导致文化隐喻流失。
C. 故宫“金陵十二钗”数字藏品的成功,证明技术赋能必然提升文化价值。
D. AI续写的“宝钗职场奋斗史”点击量超原著,反映算法推荐的双面性。
3.下列对两则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材料一通过计量语言学证明“晴为黛影”是曹雪芹的刻意设计。
B. 材料二中日本用户案例说明直译更能传播东方美学精髓。
C. 两则材料均强调数字技术对《红楼梦》传播的消极影响。
D. 两则材料从学术研究与社会应用双视角探讨技术介入的得失。
4.材料一在论证数字人文技术的作用时体现了哪些论证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5.结合材料一、材料二,提出推动《红楼梦》在当代传播与发展的具体措施。(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对 峙①
阎连科
先爷喝了一肚子水,饥饿和口渴都被那泉水压下去,他想我只要立在这沟的脖子里,挺着不要倒下去,也许我就能活着走出这条沟。太阳最后收尽了它的余红。黄昏如期而至,沟中的天色和这群黄狼的身子一模一样。静寂在黄昏中发出细微的响动,开始从沟的上空降下来。
先爷立在那儿如同栽在那儿的一棵树。
狼群中绿荧荧的一片目光,圆珠子样悬在半空里。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