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0840字。
河南省洛阳市等2地2025届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指定位置,并将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然后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信息,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人口老龄化,是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的过程。根据中国人口变化与社会发展的现实国情,中国未来的人口减少和超老龄化也将不可避免地产生挑战。
在一定意义上,经济活动主要是由劳动力人口决定的。人口减少、超老龄化将使劳动年龄人口进一步减少。据预测,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到2035年和2050年将依次减少到8.6亿和6.74亿,分别比2020年减少1.06亿和2.92亿;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将依次下降到64.1%和56%,分别比2020年下降4.4个和12.5个百分点,届时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将陷入严重的人口负债状态。如果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抵劳动力减少的影响,那么劳动年龄人口的持续减少,必将制约经济发展,缩小经济规模。
人口的快速减少和超老龄化将影响消费能力,缩小国内消费市场,弱化投资意愿,减缓对经济增长的推动。目前中国正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主要谋求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的目标,但人口减少和超老龄化将不利于通过人的流动、集聚和交流产生科技创新,因而将阻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减缓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推动。
经济是支撑社会保障及政府财政的物质基础。人口减少与超老龄化制约经济增长,缩小经济规模,结果就是弱化甚至减少支撑社会保障及政府财政的物质基础。2020年,中国人口红利尚存,社会保障与劳动就业支出仅占总财政预算的2.21%,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到 2035年和2050年,已失去人口红利,经济规模缩小,老年扶养负担加重,现有社会保障制度和财政体系将难以持续。
从扶养与被扶养的关系看,2020年中国扶养1位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可有劳动年龄人口5人左右,但随着人口减少和超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口增加和劳动年龄人口减少,2050年扶养1位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就迅速减少到1.5人。即2020年5位劳动年龄人口承担的对老年人口的扶养负担,到2050年将减少到1.5人承担,仅对老年人口的扶养负担就将增加到现在的3.36倍。如果考虑劳动年龄人口一部分在校学习和入伍从军,一部分负责抚养0~14岁少儿人口,2050年将可能出现1位劳动年龄人口扶养1位老年人口的“背驮社会”。可以设想,这种“背驮社会”一旦到来,将会极大地冲击以医疗、介护费为主的社会保障支付,使支付与负担之间的不平衡矛盾进一步加深。
少子老龄化的发展,使家庭规模减小,养老功能弱化,独居老人大量增多,老人介护负担显著增大。人口减少和超老龄化,还将造成社区规模缩小,社区人口老龄化。社区行政也会出现人手不足,从而造成社区行政困难,扶助养老困难,家庭与社区相结合的养老方式、老人介护服务等都将陷入困境。到2050年,设想在“背驮社会”情境下,1位劳动年龄人口背负1位老年人口,一只手要从事生产活动,创造物质财富扶养老年人口;另一只手要从事介护活动,帮助介护老年人口的日常生活。这样的人口结构和社会环境,不仅难以保证人的再生产,维持社会活力和社会发展的持续性也将十分困难。
(摘编自王桂新《中国人口老龄化:未来挑战与应对策略》)
材料二:
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带有全局性、长期性和双重性。在经济领域,人口老龄化可能导致劳动力老化且供给规模缩减、经济运行成本升高,等等,这些都会制约经济发展的活力、速度和效率;同时,人口老龄化也会倒逼科学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素质提升、就业结构和方式转型,促进供给侧和需求侧改革,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在社会领域,人口老龄化势必加大社会保障支出压力,加重社会与家庭的养老负担,导致维持代际公平、社会和谐难度加大,传统的社会管理方式面临挑战;同时,也会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均等化和运行模式创新,促进老年人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到2035年和205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将分别下降到64.1%和56%,反之老龄人口比重也各依次上升。
B. 到2035年和2050年,我国因人口减少与超老龄化,社会保障与劳动就业支出将难以维持2020年那样的水平。
C.人口老龄化可能会导致劳动力老化且供给规模缩减,但同时人口老龄化也会促进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改革。
D.从政治领域看,出现人口老龄化时,我们可以发挥老年人特别是老干部等在执政兴国、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中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口的快速减少和超老龄化会影响科技创新,从而减缓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推动。
B.可以设想,由于劳动年龄人口在校学习、抚养少儿等因素,2050年将出现“背驮社会”。
C.老龄化的人口结构和人口负重的社会环境,对人的再生产和社会持续发展影响巨大。
D.促进全社会弘扬和创新养老尊老敬老文化,并非人口老龄化一出现就能迅速实现的。
3.下列选项,不属于材料二中人口老龄化能“增添促进发展的新动力”具体表现的一项是(3分)
A.企业开发针对老年人的智能家居系统,普及智能养老设备。
B.法院退休老干部放弃休闲时间,到学校开展普法教育公益讲座。
C.发展银发经济,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就业岗位。
D.在法律法规层面上保障老年人群体的利益,让他们老有所养。
4.材料一画线部分大量使用数据进行对比,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4分)
5.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这样提的原因依据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最初的岁月 余 华
①我的记忆是从“连一辆自行车都看不到”的海盐开始的,我想起了石板铺成的大街,一条比胡同还要窄的大街,两旁是木头的电线杆,里面发出嗡嗡的声响。我父母所在的医院被一条河隔成了两半,住院部在河的南岸,门诊部和食堂在北岸,一座很窄的木桥将它们连接起来,如果有五六个人同时在上面走,木桥就会摇晃,而且桥面是用木板铺成的,中间有很大的缝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