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7690字。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很想做一篇《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把传说中的古史的经历详细一说。这有三个意思,第一,可以说明“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如周代人心目中最古的人是禹,到孔子时有尧、舜,到战国时有黄帝、神农,到秦有三皇,到汉以后有盘古等。第二,可以说明“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如舜,在孔子时只是一个“无为而治”的圣君,到《尚书•尧典》以“克谐以孝”定义舜的道德品性,到孟子时就成了一个孝子的模范了。第三,我们不能知道某一件事的真确的状况,但可以知道某一件事在传说中的最早的状况。我们不能知道东周时的东周史,也至少能知道战国时的东周史;我们不能知道夏、商时的夏、商史,也至少能知道东周时的夏,商史。
  (摘编自顾颉刚《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
  材料二:
  中国古代曾经有一个信古的传统,孔子自称“信而好古”。但是《论语》所载孔子的言论对于古代只讲尧舜禹,对于尧舜以前无所论述。孟子“言必称尧舜”,也不讲尧舜以前。《周易•系辞》讲到庖牺、神农、黄帝,《大戴礼记》有《五帝德》篇,司马迁因之作《五帝本纪》,“自黄帝始”。后来,唐代司马贞撰写了《补三皇本纪》,宋代胡宏作《皇王大纪》,罗泌作《路史》,所述上古史都比《史记》详细。所以顾颉刚先生提出“古史是层累造成的”。这的确是汉代以后的上古史籍的实际情况。层累造成的古史显然是不可信的。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史记》中所述“上计轩辕”的历史起始,是以《周易》和《大戴礼记》中的相关记载为依据的。
  B.描述对并非儒家经典所记载的历史,持一概怀疑的态度,与之相比,顾颉刚“疑古”的态度则更为彻底。
  C.先秦诸子儒墨道法都提到了尧舜,庄子批判而不否定其存在,韩非质疑儒墨的不同解释,但未否定尧舜的存在。
  D.殷墟甲骨、银雀山竹简、曾侯墓编钟等考古发现,一次次将中国上古史向前推移,证明上古时代确属年代久远。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颉刚认为,时代越往后,传说的古史期就越长,传说的中心人物也愈加放大,这样经过后人层累建构的中国古史不可轻信。
  B.张岱年认为,虽然我们无法回到真实的唐宋时代中去见证历史,但传说有其历史价值,我们可以从中探索被遮蔽的历史真相。
  C.钱穆认为,如果没有可以用来证伪的证据,就不能断定传说是伪造的或者传说是并不存在的,即使这些传说并没有历史物证。
  D.钱穆认为,既要修正极端怀疑论,也要注意层累造成的伪史和层累遗失的真史,此观点是对顾颉刚“层累说”的批判性继承和超越。
  3.以下各项历史资料或考古发现不能证明材料一观点的是(   )
  A.关于盘古开天地的传说,最早记载是三国时徐整《三五历记》所写:“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
  B.《孟子》记述了舜“大孝终身慕父母”的孝行,到汉代司马迁《史记》以“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确立了舜的圣王典范地位。
  C.近年来山西陶寺遗址有不少考古发现,其城址规划、手工业制造等方面的成就,证明距今4000多年前中国已进入复杂社会阶段。
  D.《诗经•商颂•玄鸟》中有关于殷商起源的记载:“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这个传说是关于商朝起源的核心古史资料。
  4.关于顾颉刚“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这一历史观,材料二和材料三的观点有何相同之处?
  5.张岱年认为,“关于尧舜禹的传说是先秦诸子所共信的,是不应随意否定的。”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宿羊山麓之哀鸿①
  萧乾
  我哪里是在乘火车!两边车窗外尽是白洋洋的水。大湖站以西,还只是轨道北面汪着无际的大水,水里斜卧着坍倒的草屋,浮着狼狈的小木筏。车过大许家站,大水便已漫溢到轨道的两边了,不再看见干土,漂在水上的尽是逃难的木排和小船,上面堆满了由一间农家茅舍搬出的零星什物,坐着一簇表情呆痴的逃荒人。在运河站下了车,我们便向县城出发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