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7860字。
2025年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一、名句名篇默写
1.小文撰写了下面一段诗文随笔,请你将其补充完整。
春夏秋冬,自然之景,自古以来便是众多诗人心灵的栖息之地。诗人笔下的万物凸显了生命的绚烂美好,也写尽了悲欢离合。我们跟随曹操读“①,②”(《观沧海》),感受大海的惊人力量;我们跟随马致远读“③,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欣赏苍凉的深秋暮色图;我们跟随杜甫读“④,⑤”(《江南逢李龟年》),慨叹繁华时代的落幕;我们跟随李白读“⑥,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品味暮春景象;我们跟随朱自清读“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春》),感受春天蓬勃的生机。
二、基础知识综合
五千年文化传承,三千年诗韵延续。诗歌沁润着生活的方方面面:“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中有对生活的感悟,“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中有对自然的亲近,“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中有对师长的感恩……所谓“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甲】诗词典籍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我们可以在李白的豪迈洒脱【乙】杜甫的沉郁钝挫中汲取营养,用古老诗句激活骨子里的文化基因。
2.小组成员请你确认文段中加点词语是否有错字,你根据词义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表达的是“古代重要文献”的意思,所以“典籍”一词中有错字。
B.因为表达的是“诗韵继续下去”的意思,所以“延续”一词中有错字。
C.因为表达的是“声调停顿转折”的意思,所以“钝挫”一词中有错字。
D.因为表达的是“吸取吸收”的意思,所以“汲取”一词中有错字。
3.文段中【甲】【乙】两处标点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甲】。” 【乙】, B.【甲】”, 【乙】,
C.【甲】”, 【乙】、 D.【甲】。” 【乙】、
走进诗歌不是为了附庸风雅,更是要从中感受古人的处世智慧。①有着深厚人文情怀的诗人是我们的精神导师,他们用诗篇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②“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道出了杜甫对天下寒士的关怀,对黎民百姓的同情,对国家前途的忧心。“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映照出白居易对底层苍生的深切怜悯,对百姓贫苦生活的无奈叹息。③这些千古流传的诗歌不正是滋养我们心灵的沃土吗?④那些拥有深沉人文情怀的诗人,宛若夜空中最亮的星辰,照亮了一代代人们的精神世界。
4.你发现文段中的画线句存在问题,请做出修改。
5.下列选项中有关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句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诗歌人格化,生动写出了诗歌对人们精神上的指导意义。
B.句②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层次分明,感情洋溢,表达出了对诗中蕴含的忧国忧民情怀的赞叹。
C.句③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情感强烈鲜明,强调了诗歌对人们行为上的启迪和引领作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