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1550字。
山东省聊城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在文化发展的长河中,文化主体性至关重要。文化主体性是民族主体性在文化领域的呈现,彰显着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自觉与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主体性的重大意义,指出文化自信源自文化主体性。在全球化浪潮下,影视艺术成为传承与创新文化的关键力量,它能整合视听、叙事与技术元素,激活传统文化,使其融入现代文明建设。
然而,中华文化主体性叙事面临诸多困境。从符号阐释角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号在当代存在僵化与误读问题。符号承载着民族智慧与记忆,是塑造精神家园的重要资源。但在现代传播中,其阐释系统与现代社会意义生产逻辑脱节。传统文化符号常被简化为视觉或商业符号,形式与意义分离,沦为缺乏生命力的装饰。同时,西方文化霸权导致对符号误读,如迪士尼版《木兰》对花木兰参军动机的篡改,扭曲了文化内涵,破坏了文化认同,使中华文化在全球文化生态中面临“表达的焦虑”。叙事逻辑方面,中华文化传统叙事体系源于农耕文明和宗法社会,在现代性语境下,其叙事模式单一、封闭,难以承载复杂的现代议题,导致文化解释力下降。而且,在全球化语境中,西方主导国际舆论叙事框架,非西方叙事被迫适配,造成本土叙事失语,文化基因面临断裂风险,中华文化在全球话语体系中陷入“解释的贫困”。技术工具层面,全球文化工业体系中技术标准与文化话语权紧密相连。西方企业垄断文化生产核心技术,将自身文化偏好嵌入工具,制约了本土文化表达的独立性。中国动画师使用西方开发的工具时,需对本土文化元素进行“技术适配性改造”,这不仅限制了文化创新,还可能导致中华文化主体性在数字时代被消解。
《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以创新之姿突破中华文化主体性叙事困境,为传统文化的现代叙事开辟了新路径。
在符号转译上,影片采用双重策略。一方面保留符号文化基因本真性,另一方面通过媒介再造实现跨语境共鸣。比如,“太乙真人”的“川普”方言设计,以喜剧化方式解构修仙叙事权威,让地域文化成为情感共鸣的纽带,实现了高语境符号向低门槛视听情感的转化。同时,对“龙”的形象进行语义重构,借助技术手段展现其神圣性与现代审美质感,激活文化基因意义。在视觉符号层面,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媒介,如结界兽的设计和混天绫的飘动轨迹,构建了独特的东方美学表达范式。叙事创新上,《哪吒2》融合道家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解构传统“天命论”。影片中哪吒与敖丙“灵魔一体”的设定,体现道家“阴阳互根”思想,颠覆了“正邪对立”的简单逻辑。对儒家伦理的现代诠释,如李靖夫妇与哪吒的故事,展现了“孝道”与“个体自由”的张力,重构家庭伦理内核,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的耦合。此外,影片对权力机制进行祛魅,隐喻现代科层制对个体的影响,注入“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个体与集体的辩证统一。技术自主上,《哪吒2》打破西方产业垄断模式。其工业化生产流程采用高度分工与标准化协同,涉及138家本土动画公司,通过“模块化管理”提升效率与质量。借助云端协作平台和标准化资产库,实现资源共享与实时监控。在技术创新上,以东方美学与动态粒子系统建立差异化标准,实现物理引擎自主化、渲染技术本土化和生产工具国产化,推动中国动画产业转型。
(摘编自《中华文化主体性叙事机制创新与实践理路——基于〈哪吒2〉的案例分析》)
材料二:
随着时代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成为重要课题。《黑神话:悟空》作为一款游戏,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游戏全方位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符号层面,将文化符号与现代游戏技术结合,逼真还原玉皇庙、大足石刻等文化古迹,搭配陕北说书、民族曲乐,让玩家直观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在知识层面,注重将中华文化知识嵌入海量的游戏信息,不仅提供了大制作的游戏产品,更创设了富有中华文化知识的信息盛宴。例如,玩家在击败妖怪后会获得相应的图鉴信息,这些信息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非遗文化、民俗传统、建筑文物等密切相关。在观念层面,通过创设“天命人”角色,传递中华民族精神,借助故事情节展现中华文化情怀,彰显中华文明底蕴。在文化表达上,《黑神话:悟空》与文学作品、时空景观、“第九艺术”深度融合。它以《西游记》为蓝本,架构起玩家与游戏的情感连接。通过实景扫描技术创设数字副本,再现“上香”等传统礼仪,增强场景真实感和文化代入感。同时,凭借游戏的互动性优势,引导玩家参与文化互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表达。《黑神话:悟空》有力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它使西游故事在数字时代焕发生机,引发海外“西游热”,许多海外玩家因游戏对《西游记》产生浓厚兴趣,购买阅读原著。游戏还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让海外人士对中国文化细节产生好奇,为中华文化“出海”提供了新范例。
(摘编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叙事与新传播——以游戏〈黑神话:悟空〉为例》)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化主体性体现民族对自身文化的态度,是民族自立自强的重要因素,文化自信源于文化主体性。
B. 西方文化霸权导致对中华传统文化符号误读,迪士尼版《木兰》对木兰参军动机的篡改就是例证。
C. 《哪吒之魔童闹海》和《黑神话:悟空》都通过创新表达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D. 《黑神话:悟空》中玩家击败妖怪获得相应的图鉴信息,主要是让玩家直观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文化主体性叙事在符号阐释、叙事逻辑和技术工具方面存在困境,制约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B. 《哪吒之魔童闹海》在叙事上融合多种哲学思想,对传统神话进行重新诠释,构建了新的价值话语体系。
C. 《黑神话:悟空》以游戏为载体,实现了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为传统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D. 两则材料均采用举例论证,围绕中华文化的创新路径,强调影视与游戏在文化传播中的优劣差异。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中华文化主体性叙事创新的一项是( )
A. 某博物馆运用3D技术1:1复刻青铜器文物,通过数字展陈还原古代祭祀场景。
B. 某团队翻拍《功夫熊猫》,采用好莱坞制作流程,融入了个人英雄主义的内核。
C. 一款VR游戏以《山海经》神兽为原型,创设生态保护主题的沉浸式探索世界。
D. 一档纪录片通过镜头记录非遗传承人传统技艺制作过程,强调技艺的原始风貌。
4. 结合材料,概括《哪吒2》与《黑神话:悟空》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方面的不同之处。
5. 如何通过创新叙事对《红楼梦》进行影视化改编,以展现中华文化主体性?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北上(节选)
徐则臣
出门之前,胡念之给小唐列出一张清单:什么时候起床、哪个点儿休息、饭后多久去散步,一日三餐吃什么、营养如何调配,怎样防止哮喘、治疗心脏的药如何吃,洗澡水温多高、每天衣服怎么换,手机别忘了及时充电,固定电话线几点拔掉、几点插上,这样既不影响母亲睡眠,又能保证他的电话打得进来。小唐说,好啦胡老师,奶奶的事我记得比自己生日都清楚,您就放心地出差吧。胡念之又给了小唐三千块钱,以备不时之需,才拎着行李箱出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