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530字。
姓名 准考证号
山西省2025年中考第三次调研考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古典之美(27分)
(一)
1.经典古诗文意境幽远,情趣优雅。下面是以“探古诗文雅韵”为主题的诗文名句积累卡,请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填写在横线上。(10分)
揽山川入目 漫步秋水河畔,可见《诗经》中“(1)蒹葭苍苍,_▲_”(《蒹葭》)的芦苇茂盛、霜花晶莹之景;登临黄鹤楼,可见崔颢笔下“晴川历历汉阳树,(2)_▲_”(《黄鹤楼》)的天色明朗、生机盎然之景;走进琅琊山,可见欧阳修眼中“(3)_▲_,_▲_”(《醉翁亭记》)的野花开放、林木繁茂之景。
撷雅韵于心 “君问归期未有期,(4)_▲_”(《夜雨寄北》)是李商隐归期未定的绵绵相思;“(5)_▲_,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思乡心切却功业未立的矛盾惆怅;“(6)可怜身上衣正单,_▲_”(《卖炭翁》)是白居易对劳动人民艰难处境的深切同情。
悟风骨于怀 “(7)_▲_,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十二章》),彰显了颜回安贫乐道的高洁情操;“(8)_▲_,_▲_”[《己亥杂诗(其五)》],尽显龚自珍愿为国家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2.“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为了让更多人体味到王维诗的意境美,同学们准备以《使至塞上》为素材拍摄微电影。请你发挥想象,完成镜头的脚本设计。(2分)
镜头脚本设计(部分)
景 别 诗 句 分镜头 镜头画面描述
远 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二)
班级开展“阅读经典·品味意蕴”专题学习活动,请你阅读下面的选文并完成第3~7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3.细品字词深意。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濯清涟而不妖 濯: ▲
(2)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
4.慢嚼语句韵味。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对于牡丹的喜爱, ▲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翻译: ▲
5.“文以载道”,古文中字里行间倾诉的“道”,是仁人志士们追寻的理想、坚守的人格。甲、乙两文的作者各有着怎样的人生选择和追求?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4分)
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①,则须专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②亦然,万不可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