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7970字。
2025届高三三模(全真模拟检测八)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数字经济以数据为关键要素。如何在挖掘数据价值的同时,保护好数据安全,尤其是涉及个人的信息数据,这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2019年大数据风控公司被严查,2020年万豪酒店泄露大量用户数据,这些社会热点无不与个人信息保护密切相关,也影响着数字经济的未来。对数据安全及发展的法律法规需求,已十分迫切。2020年两会通过的《民法典》,为此开了一个好头。
《民法典》的一大创新和亮点就是“人格权”独立成编。该编第六章“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明确了“隐私”和“个人信息”的区别。
隐私是指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民法典》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不得“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可以说,隐私和自然人有着密切的“物理”联系,侵害隐私,犹如侵害自然人的身体。
个人信息与自然人则更多的是“数字”联系。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并能够单独或与其他信息相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对这些信息的处理,并不能直接等同于侵害自然人。比如,知晓一个人的住址和直接闯入他的家中肯定是不同的。现代社会,允许他人处理我们的个人信息,比如拨打电话号码、按住址寄送快递等,已是一种必然。
对于发展数字经济来说,区分隐私和个人信息之后,我们可以明确:只有个人信息才可能成为要素,隐私中的私密信息则不可能成为要素。当然,《民法典》也提到个人信息中包含私密信息,应适用隐私权的规定。而私密信息具体有哪些,比如健康信息、行踪信息是不是隐私,《民法典》则未作说明,需由未来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予以明确。
(摘编自顾子乙《〈民法典〉,为数字经济突破个人信息保护之困》)
材料二:
数字社会必须处理好个人隐私保护的问题,这也是数字治理本身的内容。有学者从信息隐私权角度分析隐私的益处和坏处:在数据成为生产要素的今天,过度限制信息使用会影响人们通过信息分享造福社会,这不符合互联网精神;而个人信息被滥用、个人隐私被侵犯也会使得社会环境恶化,因而保持数字社会良性运行就要找到个人信息使用和隐私的边界。无论面对的问题简单还是复杂,围绕着个人信息的数字治理不外乎这么几个过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民法典》第六章是关于“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方面,明确“隐私”和“个人信息”的区别,使该法具有了创新和亮点。
B.隐私指自然人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而个人信息指自然人能够单独或与其他信息相结合被识别的各种信息。
C.隐私和自然人有着密切的“物理”联系,刺探、侵扰、泄露、公开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等行为,是在侵害自然人的身体。
D.通过解读《民法典》可知,个人信息中包含私密信息,适用于隐私权的规定,但健康信息、行踪信息不在隐私范围内。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和数字安全相关的社会热点,与个人信息保护密切相关,同时还影响着数字经济的未来,迫切需要相关法规出台。
B.个人信息被滥用、个人隐私被侵犯使社会环境恶化,因而保持数字社会良性运行要找到个人隐私信息使用和隐私的边界。
C.个人信息的数字处理过程都可能涉及信息的隐私化和隐私的信息化,信息隐私化的过程简单,但隐私信息化的过程复杂。
D.只要在重新认识数字社会隐私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产权清晰的制度框架,就能让企业做到合法收集和利用数据。
3.下列选项,不属于“隐私”的一项是( )
A.好友列表、参加社团组织的社交关系信息。
B.指纹、虹膜等具有唯一性的生物识别信息。
C.某人更新的一条“仅个人可见”的朋友圈动态。
D.银行账号、交易记录、收入状况等财务信息。
4.结合材料二,说说对信息进行隐私化保护,需要做到哪些方面?
5.在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的问题上,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有哪些异同之处?请结合材料分别加以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哑老人
萧红
(1)孙女——小岚大概是回来了吧,门响了下。秋晨的风洁静得有些空凉,老人没有在意,他的烟管燃着,可是烟纹不再作环形了,他知道这又是风刮开了门。他面向外转,从门口看到了荒凉的街道。
(2)这就是小岚吧,她沿着破落的街走,一边扭着她的肩头,走到门口,她想为什么门开着,——可是她进来了,没有惊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