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7760字。
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技术是想象力的“催化剂”和“放大器”,它将天马行空的戏剧创意“转码”为可触可感的舞台面貌,为观众带来视听新体验,为舞台提供广阔的创意空间。戏剧艺术正是因为坚持守正创新,广泛拥抱科技,才能绵延传续又焕发生机。
250多年前,始建于乾隆三十七年的故宫畅音阁大戏楼,其中的“寿台”天花板有三个天井,可以用辘轳把演员和道具从台顶上送下来,造成从天而降的效果;地板有五个地井,可以用绞盘把装置和人物从地下托出台面,造成从地下或水中钻出来的效果。这种设置使戏剧表演更具动态变化,视觉效果更为丰富,为观众带来新奇的观剧体验。
近100年前,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创编的京剧剧目《太真外传》中,同样充满了科技感:立体透视的玉真观亭栏、七彩炫光的桂殿兰宫、电动机械的玉兔捣药……写实和立体的舞台布景以及现代灯光和音效技术,营造出更为逼真的氛围,增强了舞台的视觉冲击力。
说到底,戏剧舞台广泛运用高科技是为了凸显艺术表达,高科技与包括表演、音乐、舞美等在内的舞台手段在本质上都属于艺术语汇。只要内容过硬,科技运用丝毫不会掩盖戏剧本体,反而会带给观众更多惊喜和感动。
高科技不仅使现代声光电、机械装置、数字光影等手段合力展现出绚丽多姿的舞台效果,还可以打造出奇幻而又真切的演出空间:高清影像如同光影魔术师,使场景随剧情流畅转换,让观众身临其境;全息影像勾勒出立体轮廓,变幻莫测的幻影仿佛触手可及;光雕投影将影像投射到结构表面,使静态结构化为动态叙事,在技术与舞台的深度融合中形成了新的戏剧叙事方式。
在剧场里,数字技术替代了繁复的物理布景,表演空间更开阔,演员行动更自由,意境更旷达了。如京剧《梅兰霓裳》以全屏LED屏幕为全剧背景,实现动漫与演员表演互动,实体舞台布景与数字延伸景观无缝衔接;三维建模、动态捕捉系统和音频修复技术的结合,再现了梅兰芳盛年的舞姿身段和唱腔魅力,引得不少观众热泪盈眶。梅葆玖先生曾表示:“我觉得其实很多的梅派戏都可以用新的舞台手段来展示,像很多人都有微词的LED我并不反对,用现代手段烘托京剧本身我完全能够接受。”
高科技进入舞台可以提升观众的沉浸感、互动感,拉近戏剧与年轻观众的距离。人机交互、角色代入和360度全景拍摄等方式,打破了舞台和观众之间的隔阂。观众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互动参与者、共同创造者,获得了沉浸式体验。
高科技的使用不仅是在舞台呈现上,而且已经前置到舞台作品的创排阶段。数字技术辅助规划管控流程、测算成本,使创作制作、服务保障等各项工作更加智能高效。利用数字化控制系统和自动化设备,舞台布景搭建和场景切换更加快捷灵活,缩短等待时间、减少人员投入,提高演出效率。
(摘编自池浚《现代高科技为戏剧舞台插上新羽翼》,有删改)
材料二:
科技的高速发展为戏剧舞台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然而,为追求“新”和“炫”而强调高科技的运用,会给戏剧艺术戴上“绚丽繁重的枷锁”,束缚甚至遏制戏剧原本的艺术亮点。
首先,不加甄别地运用高科技舞美设计会损害传统戏剧的美学价值。中国传统戏曲场上多是“一桌二椅”,演员通过写意性程式化的唱、念、做、打,配合特定的锣鼓器乐,就足以把空旷舞台转化为意境丰盈的艺术空间。所谓“三四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
A.材料一认为,不管内容如何,只要戏剧运用科技,就会带给观众更多惊喜和感动。
B.故宫畅音阁大戏楼,使用科技使戏剧表演更具动态变化,视觉效果更为丰富。
C.材料二认为,运用高科技会遏制戏剧原本的艺术亮点,损害传统戏剧的美学价值。
D.材料二认为,复杂或新潮的高科技舞台装置虽然压缩演员的表演空间,但也更好的把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人物和情节中来。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B.材料一侧重于以充分利用高科技的戏剧作品为例,为我们展现了高科技在戏剧舞台上发挥的积极作用。材料二强调切不可滥用高科技,否则会束缚甚至遏制戏剧原本的艺术亮点。
C.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语言都通俗易懂,材料一论证语言还生动形象,如“技术是想象力的‘催化剂’和‘放大器’”。
D.适当运用高科技在剧场演出中确实有优势,如多媒体京剧《梅兰霓裳》运用了多种高科技元素,收到了很好的表演和观赏效果。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在京剧《白蛇传》中,白素贞唱道:“路桥上杨柳丝把船儿轻挽,颤风中桃李花似怯春寒……”,唱出了初见“人世间竟有这美丽湖山”的愉悦,也表达出“不枉下峨眉走这一番”的雀跃。但在2025年央视春晚中,小品《白蛇传•游湖借伞》利用高科技舞美设备将西湖景色直接呈现在观众眼前,虽让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但也让观众难以体验到白素贞情感,消解了剧中人带给观众的情感体验和戏曲特有的意境之美。
B.《玉簪记•秋江》一折,京剧大师梅兰芳借助身段动作,在平地上营造出传神的水中行船意境,留下“老太太看戏有晕船感觉”的趣闻。现代人在改编时依靠在巨幅屏幕上投影出江水浩荡的动态视频来代表水中行船,压缩演员表演空间,削减了演员表演的艺术魅力。
C.《唐宫夜宴》融合了5G、AR等高科技手段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相结合,呈现出来的效果更具备科技感,有种人在画中游的感觉,更容易将观众带入到盛唐场景中。
D.越剧《新龙门客栈》虽借助了纱幕、灯光和投影等高科技手段来丰富舞台效果,但过分追求特效而忽视了戏剧内容的表达,让观众感到眼花缭乱,难以把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人物和情节中来。
4.材料一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学校拟开展“课本剧”大赛,某班同学准备将《鸿门宴》搬上舞台参赛,如何呈现良好的舞台效果,请你结合材料与《鸿门宴》的相关内容给出具体建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东坡(节选)
编剧:姚远
第七场金陵会面
【王安石唱《猪肉歌》骑驴上
王安石:黄州猪肉贱如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串场人:这骑着驴唱着曲儿的老头不是别人,正是二度罢相的王安石。他这会儿正在金陵,度过他人生最后一段不能再当官的日子。
【苏东坡撑船上
串场人:正要仕途得意,平步青云的苏东坡在上任路上,特来金陵和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