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200字。知识点系统,理论与练习相结合,有较强的实用性
《曹刿论战》的知识解答与阅读练习
命题人:李秀琼
一、知识解答
1、 段落大意
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第二段,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第三段,论鲁国取胜的原因。
2、 第一段写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曹刿“请见”的原因。
3、 第一段写曹刿与鲁庄的对话有几问几答?
共三问三答。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4、 为什么“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因为“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5、 为什么“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因为“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 旗靡,故逐之。”
6、 “肉食者鄙”“鄙”表现在哪里?
1) 鲁庄公的三答,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神、而不是百姓。
2)“公将鼓之”“公将驰之”未察敌情,罔然进军。
3)“既克,公问其故”,战胜了还不知什么原因。
7、 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里?
1)战前三问。明白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2)战中能掌握将士心理,能观察敌情,把握战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8、 纵观全文,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原因有哪些?
1)战前准备充分;取信于民,这是保证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这是“人和”因素。
2)选择了有利的地点,长勺在鲁国,鲁国是反侵略战争,这是“地利”因素。
1)抓住了有利的反攻时机,待“彼竭我盈”之时,后发制人。
2)抓住了恰当的追击时机,详察敌情,确证无埋伏时,乘胜追击,大获全胜。后两点是“天时”因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