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340字。
重庆巴蜀中学2024-2025学年下期高二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2024年8月下旬,《黑神话:悟空》犹如一颗惊世的“原子弹”引爆了整个游戏行业。它的震荡波扩展至全社会,绵延至全地球。它拉动了一度低迷的高配置游戏主机装备的销售市场,带火了山西、陕西等多地旅游,联名了众多知名品牌产品,加上本身已超过30亿元的销售额,保守估计在短短一周内已创造超过50亿元的经济价值。若说未来这款游戏能刺激带动超过100亿元的消费,绝不是幻想。
这款游戏成为“文化自信”颇有信服力的一个航标。对《西游记》创造性转化的改编,大量中国服装、建筑、道具的使用,超过40个景点的采风植入,陕北说书等非遗元素的融入,让作品洋溢着浓郁的中国味道。不少中国玩家因为这款游戏,重新去读《西游记》小说;不少西方玩家捧着汉语字典来玩游戏,受到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的感染。
(摘编自宋磊《<黑神话:悟空>——游戏也能让人获得精神力量》)
材料二:
2020年,一只说书人模样的猴子出现在中国的互联网平台,向屏幕前的观众预告他们耳熟能详的“西游神话”即将再次被讲述。四年之后,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于2024年8月20日正式发售。作为中国游戏界第一部3A大作,自第一支预告片公布以来,《黑神话:悟空》就承载着玩家的无限期待。尽管已有《刺客信条》《GTA6》等欧美3A大作的洗礼,但对异质文化“艰难吞咽”乃至“消化不良”的中国玩家们,仍然渴望能在自己熟悉的“中土世界”自由驰骋。在这一维度上,无论是游戏的前文本《西游记》还是游戏的主角——“一个酷似孙悟空的天命人”都恰好契合了中国玩家集体意识中对“冒险”与“英雄”书写的共同想象。国内媒体更是直接将《黑神话:悟空》称为“一封写给中国玩家的情书”。当我们将游戏自身与围绕其产生的一系列争议并置讨论,会发现它们都可以被视为同一时代境况的“症侯式表达”。
白惠元在《英雄变格:孙悟空与现代中国的自我超越》一书中指出:近代以来,“孙悟空”这一形象的嬗变折射出的正是背后各异的时代精神。
当代人对于“西游故事”及“西游形象”的记忆更多由86版电视剧《西游记》所塑造。在空间上的“旅行”与时间上的“成长”共同构建的叙事形态下,文本的终点便是旅途的终点,而于结尾处修成正果的完满形象则是文本所期待的时代精神的化身——一个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新时代主体。
当时间推至90年代以后,以《大话西游》为代表的“大话”派则将叙事重心转移至“半路的英雄”。在这一阶段,“修正果”这一宏大叙事的重要性在文本中被有意消解,故事的主人公也不再认同将自我融入某项伟大事业的建设中。在宏大叙事被消解的后现代社会,英雄人格的“超越性”也随之一同消解——他们不再是终点处的完美英雄形象,而是需要面对爱情、职场、生活琐事的平凡个体。尽管如此,此时作为宏大叙事的“西游”仍然只是被消解与下放,因而在文本最后,“半路的英雄”在迷茫之后仍要继续踏上西行之路。
但当我们将视线转回当下的《黑神话:悟空》,上一阶段“半路的英雄”形象却在新时代的文本中被再度赋魅。在此,游戏中所建构的新西游故事似乎昭示着“宏大叙事”的回返,部分学者甚至将其视为
(摘编自吴颖慧《“逆写”的神话与“退行”的心灵:作为时代症候的〈黑神话:悟空〉》)
材料三:
《黑神话:悟空》通过挪用经典文学中的情节与符号来完成游戏的设计与制作,对于国产游戏发展及经典文学的现代传播而言都有一定的破局意义。但是,游戏中的文学运用方式与运用效果显然还存在一些值得思考与讨论的地方。
首先,是关于游戏究竟应该在何种范围内挪用、改编或重述已有文学作品的问题。玩家及其他接受群体总体上认可游戏借鉴中国优秀文学与文化传统来完成内容建构,但在游戏可运用与改编已有文学作品的角度、尺度上则普遍存在争议。如果将游戏视作是娱乐意义上的游戏,那么对原著进行大刀阔斧地重述显然不是问题;但游戏使用文学经典时,也相应同步成为文学的载体,这时通过游戏载体能否广泛传播优秀文化与积极观念,或能否使传统文化和文学经典保持新的生命力,非遭受奚落鄙夷,便成为“原著党”最为关注的事情了。
另外,我们还需要追问的是,经典文学是否只有借助现代游戏才能实现自身的破局?文学流通的商品化与经典文学接受的学院化,无疑同时挤压着早期文学作为审美娱乐对象的存在形态与接受空间。于是,如陕北说书一般的民间口传文学要凭借游戏的爆火方能走进更多人的视线之中,而关于《西游记》原著细节的具体讨论也是在这一期间才更显集中,这对传统文学之命运而言的确让人略感唏嘘。
(摘编自张曦萍《从“西游文学”到“游戏文学”:<黑神话:悟空>的文学破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黑神话:悟空》在发售一周内为游戏行业带来超过50亿的经济价值,未来可能达到100亿。
B.有些中国玩家在玩国际3A游戏时呈现出出“难以吞咽”的情况,这和中西文化上的差异性有关。
C.《黑神话:悟空》有“真假”两个结局,当玩家进入“假”结局时将脱下金箍“重走西游路”。
D.游戏《黑神话:悟空》对90年代以后“英雄主义”的重新呼唤,昭示着“宏大叙事”的回归。
2.格局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20年互联网上就出现了《黑神话:悟空》的先导片,可见该游戏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准备。
B.材料一将《黑神话:悟空》比作“原子弹”,生动形象地写出其上市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
C.材料二以问句作结,引发读者对悟空形象之变的思考,使文章具有“言有尽意无穷”之效果。
D.“症候”一词原为中医学术语,用在标题及文章中暗含了作者对当前时代疾病与乱象的批评。
3.根据材料,以下最不可能被文学作品的“原著党”接受的一项是(3分)
A.张艺谋团队将《雷雨》情节改换至五代十国,并选择当红明星出演,呈现了一部充满权利争夺、阴暗谋略的宫斗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
B.江苏大剧院提取金陵十二钗元素,编排民族舞剧《红楼梦》,以曼妙舞姿和当代美学来解读传统故事,提供了研究红楼的新视角。
C.新疆文旅借助李娟作品《我的阿勒泰》制作网剧,打造“张凤侠小卖部”等热门地标,迎来了新的文旅增长点,使作品在草原更深入人心。
D.综艺节目《喜人奇妙夜》根据《西游记》演绎了喜剧小品《八十一难》,其巧妙重构与新潮对白,引得观众捧腹大笑又落泪深思。
4.三则材料都是基于游戏《黑神话:悟空》的衍生文,其内容各有侧重,请结合材料概括其侧重点。(4分)
5.北京大学戴锦华教授在《电影批评》中提到“重要的不是神话所叙述的年代,而是叙述神话的年代,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特征”这一观点。请说明材料二在这一观点上的体现。(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百鸟朝凤(节选)
肖江虹
那是我一生中见到的最大的雾,天地都给吃掉了。一眼的白,那白还泛着湿。我没有见过有这样气势的大雾,呼吸都不顺畅了。
你们两个进来。师傅在里屋喊。师傅说今天雾大下不了地了,正好我有事情要交代。
师傅从床下拉出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皮箱子,他打开箱子,里面都是唢呐。师傅弯下腰不停地翻检着箱子里面的家什,挑啊拣啊,终于,他抽出了一支略短一些的唢呐,把唢呐放进嘴里,唢呐就发出长长的一声——呜。师傅直起腰来,把唢呐递给我身边的蓝玉,说先把它吹响,我就教你基本的调儿。
蓝玉当时的样子我都没法子形容,接过唢呐的那一刻,我看见蓝玉握着唢呐的手在轻轻地抖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