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0450字。

  浙江省金华十校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柯岚教授在她的新书《命若朝霜:<红楼梦>里的法律、社会与女性》的引言中说,“如果不和清代的法律与社会相印证,很多《红楼梦》里的人物都无法被完整理解”。她将视线投向《红楼梦》中的具体个人,她笃信曹雪芹既然写出了生活和人性的绝对真实,这种真实中就必然包含了与彼时法律逻辑的契合,所以她要从《红楼梦》中的人物遭遇和命运起伏出发,刻画当时的礼法是如何深刻地为她们的选择划定边界,又如何对她们的人生形成了规约。通过她的细致书写,我们得以清晰窥见这部文学经典背后的法律背景,而这些法律背景的交代阐释又与《红楼梦》中诸多女性的跌宕命运彼此交织,并最终谱写出一群女性在礼法规训下的生命悲歌。
  在《红楼梦》里,那个后来改名为香菱的英莲代表的是女性整体的悲剧命运,她们脱离了父兄保护和家庭庇佑后,生命就如浮萍一般颠沛流离、我见“应怜”。但在柯岚老师的笔下,英莲有了另一个法律上的身份——她是被拐卖者,她的前半生几乎就是从一个拐卖者手中流落到另一个拐卖者,再至一个个收买者的手中,命运也由此一再跌落。
  在书写这部分内容时,柯岚老师首先援引了《清实录》等诸多史料中描述的彼时人口买卖的猖獗。英莲出生于苏州,但即使如此富庶之地在清代时人口买卖就已十分发达,“吴中人民,多鬻男女于远方。男至美者为优,恶者为奴。女之美者为妾,恶者为婢,遍满海内矣”。买卖如此猖獗的原因首先是,清朝初年因为战乱初戡,人口锐减,国家对于社会的控制也相当松散,这就造成了人口拐卖几乎难被追责。又与明代不同,清代放任官宦甚至庶民拥有更多的奴婢,这个因素与彼时严重的男女人口比例失调共同成为拐卖盛行的重要诱因。所以,“一记闷棍就改变命运”的 事情自古就有,也似乎始终都是中国社会尤其是底层社会难以克服的沉疴顽疾。
  我们都记得《红楼梦》的开篇是“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的故事,但在柯岚老师看来,这个故事的另一层意涵是:英莲作为一个被拐者,她本来有机会获救,但她的命运再一次被黑暗的司法所操纵,并最终走向幻灭。
  英莲被拐后,其父为寻找女儿几乎倾家荡产,美满的家庭也分崩离析,这里体现的是如果父母寻获被拐儿童没有任何社会系统支持,其不仅几无可能,因寻找而产生的重负也会将本就失 去孩子的家庭再次压垮。可英莲被拐后还是有多次获救的机会,而最近的一次就是拐子将其连 卖两家,两家都各不相让,买家之一的薛蟠遂指使豪奴将另一买家冯渊打死,由此也引发这起葫芦案。但本案最令人唏嘘之处在于,主审法官贾雨村虽已确知本案中被两家争夺的被拐者,就是曾在贫寒时给他提供过帮助的恩人甄世隐的女儿,也知道甄家多年来为寻找这个女儿已近离散,但为了自己的前途,仍旧昧着良心潦草乱判了此案。由此,拐卖者被轻纵,杀人者和买妻者未受分毫惩罚,而被拐卖者在这个因其而起的案件中却彻底隐身消音。她如何被拐子诱拐,在被拐过程中是否遭受伤害和侮辱,她是否还想重返父母膝下,我们都无从得知。
  无辜的受害者就这样成了完全的失语者,成了因一女多卖所导致的“殴伤人命案”的模糊背景。而司法操纵者在本案中的罪恶,不仅在于其轻易就放过了拐卖者和收买者,还在于因为拐卖的起因被隐去,英莲的买卖也就被彻底合法化,英莲不仅成了香菱,她还成了被官府认可的;为薛家所合法收买的奴婢,自此也就再无可能摆脱贱民的出身,更无可能找回从前的名字,回归从前的家庭。
  柯岚老师将这个案子称为“体制性的冤案”。在我看来,这个案子其实很好地揭示出被拐女性无论是哪个时代都可能遭遇的结构性困境。值得指出的是,造成她们人生悲剧的绝不仅是那些泯灭人性的拐卖者,那些毫无怜悯之心的收买者,还有目睹买卖甚至是侮辱却从未施予援手的村民邻人。清代纵容罪恶发生却毫不作为的公权机关也难辞其咎。
  买卖妇女反映的是人性中最阴暗的部分,但这些交织了“沉重历史包袱、文明洼地和观念障碍”的结构性困境,却是真正阻碍英莲这些被拐卖者脱离水火的核心原因。这个原因被如此清晰透彻地写在一部不朽的文学作品中,又何尝不是像神话里的菲洛米拉一样,尽管失去了舌头,仍然可以将事情的始末织进锦缎,并以这种方式对所有的强暴者发起控诉。
  其实,以我们现在的标准,很难说曹雪芹就是个女性主义者,但他对女性表达了最大的善意和同情,而柯岚老师又从一个法律史学者的视角对这些故事做了更具开创性和纵深性的解读,也为那些被隐藏被遮蔽被消音的女性,寻回了一点点历史的公道。而读罢这本跨越了文学、历史和法学的佳作也让人再度感慨,若整体法律和社会仍旧缺乏对女性尊严的尊重,缺乏对女性权利的保护,女性整体的命运大概依旧会如见日即逝的朝霜一样,难逃悲凉的底色。
  (选自赵宏《命若朝霜:法律视野下<红楼梦>中的女性悲剧》,有删节)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柯岚认为,《红楼梦》的故事写出了生活和人性的绝对真实,其中包含与当时法律逻辑的契合。
  B.从曹雪芹笔下,我们清晰地窥见诸多女性的跌宕命运,以及和她们的故事彼此交织的法律背景。
  C.男女比例的严重失调和清代放任官宦、庶民拥有更多的奴婢,是当时人口买卖猖獗的重要诱因。
  D.作者认为,曹雪芹清晰地将阻碍被拐者脱离水火的核心原因写进小说,是对强暴者的一种控诉。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实录》等史料中对清代人口买卖的记载,印证了英莲被拐卖这一故事的真实性。
  B.从英莲的故事可知,被官府认可的、合法收买的奴婢,将再也无法摆脱贱民的出身。
  C. 在作者看来,英莲们的悲剧应属于多因悲剧,只破除人们的观念障碍无法拯救他们。
  D.柯岚为被消音的女性寻回了些许历史的公道,使她对《红楼梦》的解读更具开创性。
  3. 下列所写人物,不能证明“曹雪芹对女性表达了最大的善意和同情”的一项是(3分)
  A.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B.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C.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D.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4. 本文作者与柯岚教授对英莲案子的成因持不同看法,试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5. 本文是一篇优秀的书评,请从中概括出对我们写作书评的几点启发。(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苦  恼
  契诃夫
  我向谁去诉说我的悲伤? ……
  ——题记
  ①暮色晦暗,大片的湿雪绕着刚点亮的街灯懒洋洋地飘飞,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又软又薄的一层。车夫姚纳 • 波达波夫周身白色,像个幽灵,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不动,那匹小马也一动不动。他们在午饭以前就从大车店里出来,至今还没拉到一趟生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