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9330字。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上交试题卷和答题卷。
  一 、现代文阅读( 3 5 分 )
  (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 一:
  ①我国远古的文化艺术史上早有“义”的典范——伯牙与子期的动人友谊,这是一种无功 利,完全超越时空界线的纯洁情感,是中国文化传统最本然的“义”,中国“义”的原形。无论东 西方都讲“义”,不过,从大方向上说,西方的“义”发展为“正义”,而中国的“义”则发展为“仁 义”。中国的“义”至少有两种原形: 一是个人化的伯牙子期式的超功利的“情义”,一是孟子提 升的理想化的有别于功利的“仁义”。两者都把“利”作为“义”的对立项,把利益原则与道义 原则加以区分,也就是说,中国文化中“义”的原形是非功利的。
  ②但是,中国的“义”经历了历史风浪的颠簸之后,却逐步变形变质。发展到《三国演义》  与《水浒传》,“义”的内涵已发生重大变化,其核心概念,变成“结义”“聚义”“忠义”。在“义” 字前边加上一个字、一个定语,不是小事,它意味着“义”的内涵发生重大变化。
  ③《水浒》中的“聚义”“忠义”和伯牙钟子期的“情义”已完全不同。无论是“聚义”还是 “忠义”,都是一个夺天下、打天下的功利目标。这种“义”,不是超功利,而是争功利。“义”只 是“利”的意识形态和组织原则,是保证造反队伍实现大功利目标的精神纽带。“聚义”往往还 讲小义,即带个人情感的兄弟之义,而“忠义”则讲大义,即对大功利目标的绝对忠诚。
  ④《三国演义》讲的则是“结义”。“结义”也包含着“忠义”,但重心是“结”,即结盟。如 刘、关、张的“桃园三结义”,首先是一种结盟,即组织;然后又是一种盟约,即组织原则,而其盟 约的目标是谋大事。桃园这一盟约,影响中国近两千年,后来它一直成为中国民间帮会和其他 秘密组织的组织原则和伦理原则, 一旦“背义忘恩”,不仅违反了组织原则,而且也违背伦理原 则。立下原则时是向天发誓的,所以一旦有违,便违背人理,又违背天理,于是,便有“天人共 戮”的理由。
  ⑤桃园模式讲兄弟伦理,宣示兄弟结盟,图谋天下“大事”。它之所以能在后代产生巨大 高影响,是因为它反映了中国下层社会的生存需求。中国的上层社会,讲的是君臣伦理。在这种 伦理中,只有“君为臣纲”的秩序,没有平等。“桃园三结义”的兄弟伦理,把异姓的兄弟之情放 到至高无上的地位,体现下层社会的平等要求。不管参加结义的人原来是什么出身,什么地 位,一旦结盟,就放下等级差别,尊卑差别, 一律视为兄弟。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义打破 了等级,使人获得了一种平等感觉,实际上也获得了一种生命尊严与生命护卫。
  ⑥但是,历史不断证明,结义实现的兄弟之盟并不可靠。因为“义”最后总是受到利的考 验。当兄弟全都处于贫困与患难时,也就是“利益”并不突出时,平等关系是可以维持的。然 而,一旦“利”字凸显,共图的大业成功,新的权力关系——不平等的关系,必定要取代兄弟关 系——平等关系,否则权力结构就无法维持。
  ⑦“结义”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也有不合理的一面。无论是“桃园”还是梁山,都只是“团 伙”,不是社会。结义、聚义的结果,是团伙取代社会,团伙的利益高于一切,大于一切,当然也 大于社会利益。所谓“义”,只是团伙原则,并非社会原则。入伙才享有“义”的保护。对于水 浒梁山,一百零八将之内,才是兄弟,才有“义”字可言,一百零八将之外,则无“义”可言。义在 内,不在外,团内家族与团外异族不可混淆。
  (选编自刘再复《双典批判 • “义”的变质》,有删改)
  材料二:
  ①在《水浒传》成书以前或以后的许多作家的作品里,对于人民的苦难,虽然也或多或少 地有所反映,但一般也只是洒几滴同情之泪。他们不是要人民忍辱退让,就是寄希望于所谓 “清官”,或者“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祈求“圣明”的皇帝采取一点“改良”措施。
  ②《水浒传》则不然,它通过艺术情节批判了林冲所信奉的忍让哲学,否定了武松对官府 和“正当”的法律手续所抱有的幻想,它歌颂人民群众以暴抗暴的革命斗争。当然如果停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
  A. 伯牙子期的“情义”是中国文化中“义”的原形之一,它遵循道义原则而非利益原则,具有 非功利性的特征。
  B.“聚义”“忠义”等概念包含着功利化的目标,“义”成为实现其目标的精神纽带,“义”的 内涵从此开始变形变质。
  C. 作为盟约的“桃园三结义”是一种组织原则,其目标是谋大事,成为后世民间帮会的组织 原则和伦理原则。
  D. 中国上层社会讲究君臣伦理,而桃园模式讲究兄弟伦理,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后者使 人获得一种平等的感觉。
  2.根据两则材料,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随着共图的大业的发展,利益逐步凸显,最终权力关系形成,兄弟关系不再,说明当初 “结义”不可靠。
  B. 面对人民的苦难,《水浒传》歌颂以暴抗暴的革命斗争,这与其他作品不同,所以它的思 想价值更高。
  C.林冲、武松只是在个人层面上进行反抗,并不能给封建统治阶级带来真正的麻烦,所以 《水浒传》批判他们。
  D.《水浒传》宣扬统治阶级的道德,要求人们忠于封建制度,服从皇帝的意志,因此这种 “忠”完全是糟粕。
  3.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述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
  A.材料一第三段将“聚义”“忠义”与“情义”对比,是为了凸显前者的功利性。
  B.材料二第三段两处引用直接证明了《水浒传》中“义”具有反封建的积极作用。
  C.材料一第六段两个破折号揭示了权力关系和兄弟关系的不同性质,增强了对比性。
  D.材料二第一段用有反讽意味的词语和多个关联词,来表达对一些作品的否定态度。
  4. 文中提到“‘结义’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也有不合理的一面”,请根据两则材料作简要分析。 ( 4 分 )
  5.在曹操战败逃到华容道时,关羽因感念旧恩,违抗军令放他离开。《三国演义》将这件事称为“关云长义释曹操”。有同学认为关羽“释曹操”违背了“桃园结义”的盟约,所以不应称之为“义”。请根据材料一对其进行反驳。(6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判断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论述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筛选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找出与题干相关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砸 骨 头  铁  凝
  会计坐在白茬儿柳木桌前打算盘,村长坐在他的对面,死盯着会计手下过来过去的算盘子儿。税款仍然没有筹齐,还差六百块钱。
  村长亲自收税,来到于老茂家。于老茂应纳林果税五十四块。
  于老茂说:“伏天那场雹子可不是我瞎编的吧,树上剩的那几个果子,统共才卖了六十块钱。”
  伏天是有一场大雹子,村长想。他接过于老茂递上来的一支烟,点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