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7170字。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我们的城市有许多历史记忆,特别是一些历史悠久的老城区,是最宝贵的东西,不能因为浮躁、无知而破坏掉。有的城市把真古董拆了建假古迹,我看到一份材料,说全国有三十多个城市已经或正在谋划搞古城重建,搞什么潘金莲故居、阿房宫重建!还有一些地方热衷于改老地名,喜欢起一些洋气一点的地名,如“曼哈顿”“威尼斯”“加州1886”“玛斯兰德”等,五花八门,与中国历史文化协调吗?不仅群众看得一头雾水、莫名其妙,而且也割断了地名文脉、不利于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更何况有些情况也是违法的,我国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不以外国人名、地名命名我国地名。传承文化不是要简单复古,城市建设会不断融入现代元素,但必须同步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我讲过,城市建设,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记得住乡愁”,就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中华文化基因。要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包括文物古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工业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搞“拆真古迹、建假古董”那样的蠢事。既要保护古代建筑,也要保护近代建筑;既要保护单体建筑,也要保护街巷街区、城镇格局;既要保护精品建筑,也要保护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民居及地方特色的民俗。
(摘自习近平《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二:建筑是富有生命的东西,是凝固的诗、立体的画、贴地的音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建筑自古以来在世界上就具有重大影响,同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并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相对于另外两大体系,中国建筑历史更加悠久、体系更加完整、更加注重自然和生活。”中国传统建筑是我国古人劳动和创造的结晶,是可以感知、触摸、观瞻的物质文明的重要形式,又是积淀、传承、具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拆真古董建假古迹或改老地名、起外国式地名的行为,不利于传承民族文化,甚至可能违反法律。
B.中国传统建筑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价值融通,在研究中国建筑史时,要注意两者兼顾。
C.中国传统建筑讲究师法自然,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体现了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D.中国传统建筑追求美感,除园林和风景建筑外,都采用对称式布局,呈现出独特的空间格局与艺术形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城市建设中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能更好地让居民“记得住乡愁”。
B.中国传统建筑在选址、选材、色彩设计等方面体现出建筑与自然的密切关系,这是其他建筑体系所没有的。
C.中国传统建筑将空间与伦理合和交融,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家族本位的社会基础之上的。
D.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因我国地域辽阔、民族多样、自然环境变化万千、风土人情绚丽多彩而异彩纷呈。
3.下列选项,最能体现中国传统建筑“多元交融”特点的一项是( )
A.北京故宫严格按照中轴对称的原则进行布局,体现出庄重、规整的特点。
B.苏州园林巧妙地运用借景、对景等手法将自然景观与人工建筑融为一体。
C.布达拉宫中藏式红、白宫墙与汉族建筑风格的歇山式和攒尖式屋顶相得益彰。
D.晋商大院的雕刻艺术材质多样、色彩丰富,且融入绘画、文学、书法等元素。
4.材料二使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举出两种并简要分析。
5.在学习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一课时,同学们围绕“如何保护中国传统建筑”热烈发言,请结合两则材料写出你的发言要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悬着的菊花
蒋静波
到了秋天,村子里再也找不到比菊婶家更美的地方了。
看呐,紫红色的菊花闹盈盈地挂在篱笆上,像爹爹喝酒的酒盏,又像妈妈衣服上的小花,风一吹,一晃一晃的,像是向人招着手。院子里,菊花满地都是,高的矮的、大的小的、胖的瘦的,各自黄着、白着、粉着、红着、紫着。有的像春节才能吃到的汤圆,有的像紧握的拳头,也有的像扎成一团的墨鱼须,一不留神,那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