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28490字。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8页,共23道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并将考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①汉代董仲舒说过“受禄之家,食禄而已,不与民争业”的话,还讲了公仪休“拔葵去织”的故事。公仪休任鲁国相,他知道家里种菜就都拔掉,认为这与菜农争利;他看到自己的妻子织布,就将妻子休了,原因就是妻子与女红争利。他认为为官做宰、出将入相,就不应该再与民争利,抱着家财万贯的发财念想。
  ②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特别重视官吏的“义利观”,儒家讨论义利之辨,强调的是重义轻利,不能见利忘义,在价值排序上“义”优先于“利”。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见利思义”,“义然后取”。汉代的贾谊说:“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③义利之辨,在宋明理学那里,义就是为人民,为大众谋利就是义:利就是为个人,为自己谋私利就是利。重义轻利的背后,其实就是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这是传统文化中为官之道的核心价值取向。《尚书》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李世民也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唐代柳宗元还提出了“吏为民役”的著名命题,官吏都是人民的仆役,即公仆。
  ④如何才能为民谋利益?《孟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代,郑国发生水灾,时任宰相子产把自己的车放在河中,为过河的行人提供方便。孟子知道此事后,评价子产是“惠而不知政也”,只知小恩小惠而不知为政大道,应该在农闲时,组织群众修路架桥,像子产这样临时抱佛脚,只能解决少数人的问题,不能解决大多数人的问题,而且自己的公务却可能由于没车被耽误,得不偿失。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政治不仅要治标也要治本。
  ⑤当政者对于自己也要有正确的认识。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认识别人是一种智慧,认识自己才是高明的。古人说:“夫人主莫不爱爱己,而莫知爱己者之不足爱。”古人又说:“自足者不足,自明者不明。”自己感觉了不起,自以为高明,往往是不正确的。
  (摘编自《中华文化与为政之道》)
  材料二:
  ①中国共产党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对于传承中华文化,他提出了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科学方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总书记进一步强调:“‘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伟大建党精神既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独特思想和精神风貌,又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又为中华文化注入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公仪休拔去家中的葵菜,禁止妻子织布,这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官员不与民争利的思想。
  B.贾谊主张“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即对于利害的取舍,都要以是否符合正义作为标准。
  C.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潜藏着深厚的为政之道,中国共产党人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D.“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精神的具体诠释。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为大众谋利是义,为自己谋利是利。重义轻利、民贵君轻等思想,是宋明理学所特有的为官之道的核心价值取向。
  B.在水灾发生时,虽然郑国的子产舍自己的马车入河便民,但并不能解决大多数人的问题,所以不能算为百姓谋利。
  C.在追求真理的路上,屈原、先秦诸子和张载等先贤志士阐述的许多哲理,滋养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建党精神。
  D.两则材料都谈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弘扬”的问题,都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进行分析。
  3.下面选项中的论据,不能支持材料二中第③段的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
  B.“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张耒《示秬秸》
  C.“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咏煤炭》
  D.“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4.《人民日报》有言:基层干部须“日日勤拂拭”。请结合材料一分析基层干部应该如何做到“勤拂拭”。(4分)
  5.材料一论述了伟大建党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材料二从哪些方面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6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据和相应观点的关系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观点,仔细比对各个选项,正确选择。
  (4)本题考查探究某一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返回文本找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再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切忌脱离文本,自己发挥。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白家羊肉馆
  徐全庆
  ①与朋友去六安旅游,中午在叶集吃饭。自然要吃羊肉,叶集羊肉闻名遐迩,早就想尝尝这传说中的美味了。
  ②我们走进了一家名为“小冯羊肉”的餐馆。看招牌我们以为店主人很年轻,进了店才知道是个中年人,一张脸像山羊一样温和,正忙着在厨房里炖煮羊肉,香气四溢。
  ③因为过了饭点,店里已没有什么人。店主见我们进来,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我们一边感叹羊肉味道的独特,一边争相显摆自己关于叶集羊肉的知识,仿佛每个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