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960字。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综合素质评价测试卷
(限时:150 分钟 满分:120 分)
一、积累和运用(共7 小题,计24 分)
为欣赏四季美景,领略自然风光,学校开展了“漫步四季??畅览风光”语文实践活动。你作为活动组织者,需要完成下面的任务。
【畅览自然风光】
下面是小时撰写的活动开场白的部分内容,请解决其中的语言文字问题。
轻轻翻开语文课本,四季美景向我们款款走来,其贮蓄着无穷的力量,给人无尽的美的享受。这美景是朗润的春山、绿茵茵的小草;是温晴的济南的冬天,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让人看着便觉得心中有了着落;是热烈而又粗旷的夏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的秋雨……文人墨客因欣赏美景而心生感概,于是写下至美篇章,抒发情怀。
1. 请确认开场白中加点字的读音。(只填序号)(2 分)
(1)贮蓄(A. chǔ B. zhù) _______ (2)着落(A. zhuó B. zháo) _______
2. 校对开场白时发现其中有错别字,请改正。(2 分)
(1)粗旷 _______ (2)感概_______
【领略诗文中的四季】
3. 下面是小岩为本次活动收集的资料,请补充完整。(11 分)
四时景色各异,美不胜收,总能牵起文人的思绪:初春时节,我们跟随王湾停宿北固山下,但见“(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于海日东升、新春已至之景中悟哲理;暮春之际,我们与杜甫在江南共赏落花,吟咏“(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南逢李龟年》),感慨与友人的重逢;秋景荒凉,我们陪伴马致远羁旅他乡,看到“(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的红日西沉、游子漂泊在外之景,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家乡,一时悲伤到了极点;秋高气爽,我们随曹操登上碣石山,领略“秋风萧瑟,(4) _______________”(《观沧海》)的波澜壮阔之景。比起古代文人的满怀愁绪,朱自清笔下的春天则充满了生机:鸟儿“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5) _______________”(《春》)。
【拍摄专题纪录片】
下面是小西为学校影音社拍摄的风景纪录片《春花秋月,夏云冬雪》拟写的解说词,请修改完善。
①春天,____________;夏日,____________;秋季,____________;冬天,银装素裹,雪花纷飞,清寂而纯洁。②四季更迭,即使是时间的流转,也是生命与自然的交响曲。③让我们跟随镜头,感受每一个季节独有的韵味,体会大自然的巧夺天工,共同探索这颗蓝色星球上的无限美好。
4. 解说词第①句中有三个语句排序混乱,请你将它们按照正确的次序填写在横线处。(只填序号)(3 分)
A. 白云悠悠,绿树阴浓,蝉鸣声声入耳
B. 万物复苏,草木初长,桃花笑东风
C. 金风送爽,月色皎洁,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5. 解说词第②句中加点的关联词语使用有误,请将正确的关联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解说词第③句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有误,请你在下面的横线上说明错误原因并写出正确的词语。(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寻名著中的风光】
7. 有人去过绍兴,认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所描述的百草园泥墙根一带的景色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甚至可以用枯燥来形容,鲁迅却认为它有“无限趣味”,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3 分)
二、阅读(共14 小题,计46 分)
现代文阅读(共8 小题,计3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8~10 题。(9 分)
材料一:
2024 年7 月15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等14 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