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题,约26470字。
福建省龙岩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8小题,共3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恒星即使在两个旋臂之间,也像流水一样漂浮在我们的四周——气势磅礴的自身发光的星球,有些虽然像肥皂泡一样脆弱,却又大得可以容得下 1万个太阳或1万亿个地球;有些小如一座城池,但密度却比铅大100万亿倍。有些恒星跟太阳一样是孤独的;多数恒星有伴侣,通常是成双成对,互相环绕。但是那些星团不断地从三星系逐渐转化成由数十个恒星组成的松散的星团,再转化成由百万个恒星组成的璀璨夺目的大球状星团。有些双星紧靠在一起,星体物质在它们之间川流不息,多数双星都像木星与太阳一样分离开来。有些恒星——超新星——的亮度跟它们所在的整个星系的亮度一样;有些恒星——黑洞——在几千米以外就看不见了。有些恒星的光彩长年不减;有些恒星闪烁不定,或以匀称的节奏闪烁着。有些恒星稳重端庄地转动着;有些恒星狂热地旋转着,弄得自己面貌全非,成了扁圆形。多数恒星主要是以可见光或红外光放出光芒;其他恒星也是X光或射电波的光源。发蓝光的恒星是年轻的星,会发热;发黄光的恒星是常见的星,它们已经到了中年;发红光的恒星常常是垂亡的老年星;而发白光或黑光的恒星则已奄奄一息。银河里大约有4000亿个各种各样的恒星,它们的运转既复杂又巧妙。对于所有这些恒星,地球上的居民到目前为止比较了解的却只有一个。
(摘编自卡尔•萨根《宇宙的边疆》)
材料二:
如果有一天早上日出时醒来,发现一丝云彩都没有的天空是漆黑的,或是黄的或绿的,我们都会理所当然地大吃一惊。洛杉矶和墨西哥城的居民们对褐色的天空已经变得习以为常,而伦敦与西雅图的市民却习惯于看见灰色的天。
蓝天是什么呢? 1957年8月,人类第一次上升到蓝天之上并四处眺望。一位退休的空军军官、内科医生西蒙斯成为有史以来上升到最高处的人。他独自驾驶一个气球飞到30千米之上,并且透过气球的厚玻璃窗瞥见一个不同的天空。西蒙斯回忆说,那是暗黑和深紫色
1.阅读材料一判断下列关于恒星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______)
A. 恒星是能发光的星球,发红光的恒星大多是垂亡的老年星;发白光或者黑光的恒星则是衰老到奄奄一息的星。
B. 从发光形式看,多数恒星主要以可见光或红外光的形式发出光芒,而另一部分只以X光或射电波的形式发光。
C. 超新星的亮度与所在星系相当,而黑洞在数千米外就难以观测;有的恒星常年明亮,有的闪烁或节律发光。
D. 恒星中的双星占多数,且大部分是分离的;有的恒星和太阳一样孤独,有的恒星因疯狂旋转而把自己弄得面目全非。
2.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 我们在地面上看到的天空颜色与西蒙斯在30千米之上看到的不同,说明人们看到的天空颜色与观察的高度有关。
B. 早晚时,太阳光斜穿大气层,紫波与蓝波被散射得更多,留下的主要是橙色和红色的光,所以朝阳和落日多是红的。
C. 氮的氧化物会吸收光,从而成为烟雾中暗棕色的来由,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废气污染严重的城市的天空都是暗棕色的了。
D. 与地球相比,一些很小的星体重力很微弱,无法保留住自己的大气,故而这些星体的天空即便在正午也是漆黑的。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 材料二与《宇宙的边疆》一样,以说理为主,穿插了一些生动有趣的叙述,与说明性文字配合自然,延续了卡尔•萨根一贯的语言风格。
B. 材料一中“像流水”和“像肥皂泡”都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前者突出恒星朝同一方向移动的特点,后者突出了有些恒星的脆弱。
C. 在无云的夜晚,我们看到天空是漆黑的,在黑色天空的背景上,星星看起来要亮一些,也更为清楚,这符合材料二所提到的瑞利散射原理。
D. 作者在材料二详细介绍了天空呈现蓝色、深紫色、黑色的原因,这让我们认识到,根据已有的观测经验,应可预测出其他星球天空的颜色。
4.美国《每日新闻》曾称赞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有三只眼睛,一只眼睛探索星空,一只眼睛探索历史,第三只眼睛探索社会现实”。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草绳
沈从文
今年镇上雨水特别好。如今雨又落了整三天。
水位由滩上移到堤坝上来了,沿河两岸多添了一些搬罾人。大家只愿水再涨一点。河里水再涨,到把临河那块沙坝全体淹没时,河里水,能够流到大杨柳桥下,则沙湾人会高兴得饭也忘记吃,是一定的吧。
水再大一点,进了溪里桥洞时,只要是会水,就可以得到些例外的利益。然而水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