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1070字。
山东省东营市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末质量监测高一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 、阅读(71分)
( 一 )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中国漆器的历史,是一部贯穿华夏文明进程的宏大叙事。它承载着岁月的痕迹,凝聚 着先人的智慧与创造力,从远古的曙光中走来,在历史的长河里熠熠生辉。
回溯到新石器时代,那是中国漆器的萌芽期。1974年,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第三文化 层出土的朱漆木碗,宛如一颗从历史尘埃中破土而出的明珠,距今约7000年,是目前已 知世界上最早的漆器。那时的制作工艺还处于极为原始的阶段,先民用石器艰难地将木料 砍制或挖制成胎,胎骨显得格外厚重,前期仅有单一的木胎,后期才逐渐出现陶胎漆器。装饰手法极为朴素,多为简单的几何纹饰,色彩也局限于本色和黑红色,虽质朴无华,却散发着原始艺术独有的魅力,宛如文明初绽的微光,虽不耀眼,却意义非凡。
时光悠悠流转,步入商周时期,社会生产力的提升如同为漆器制作技术注入了一股蓬勃的动力。人工种植漆树在春秋时期已相当普遍,为漆器制作提供了稳定且充足的原料来源。这一时期,漆器的造型开始摆脱单调,变得丰富多样,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彩绘技巧愈发精湛细腻,画师手中的笔触仿佛被赋予了灵魂,能勾勒出栩栩如生的图案;镶嵌 材料的加工细致入微,贴金箔等新工艺的出现,更是为漆器增添了一抹华贵的气息。不仅如此,铜胎和皮胎漆器也相继登上历史舞台,青铜刀具车旋木胎、用绿松石等镶嵌漆器等 工艺手法层出不穷,漆器装饰从单纯的实用功能迈向了审美与实用兼具的新境界,犹如一只破茧的蝴蝶,开始展现出绚丽的色彩和迷人的风姿。
战国至秦汉时期,堪称中国古代漆器发展的黄金盛世。当时,各种手工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漆器工业更是独占鳌头。秦汉时期,漆器的生产和工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状态。汉代专门设立了制作漆器的部门,构建起庞大的管理机构,管理鬣漆业的官员多达4级以上,使得漆器生产有了完善且有序的管理体系。制漆器工序得以确定,形成了高 效的流水作业模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此时的漆器造型优美典雅,线条流畅自然,仿佛是大自然与工匠智慧的完美融合;纹饰精致繁复,每一处细节都蕴含着古人对美的极致 追求,兼具美观与实用性。它们深受特权阶级的青睐,成为权力、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宛如古代贵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璀璨明珠。这一时期漆器的品类齐全,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胎质丰富多样,满足了不同的制作需求;装饰纹样更是丰富多彩,动物纹、植物纹、自然景象、几何纹、神话传说、社会生活等应有尽有,宛如一部生动鲜活的古代生活画卷, 全方位地展现出那个时代的繁荣昌盛与文化多彩。
然而,盛极必衰。东汉时期,瓷器这位后起之秀悄然崛起。瓷器制作相对容易,成本较低,而且更加耐久,这些显著的优势使得它在日用领域逐渐取代了漆器,如同新的潮流 不可阻挡地替代了旧的风尚。到了隋唐时期,瓷器的发展势头愈发迅猛,进一步压缩了日 用漆器的生存空间。但漆器并未就此沉沦,作为工艺品,它在镶嵌装饰技术上不断创新突破,迎来了新的发展生机。剔红漆器以及著名的“金银平脱”技术的出现,让漆器在工艺 品领域大放异彩,展现出独特而迷人的艺术魅力,仿佛在困境中找到了新的方向,重新焕 发出耀眼的光芒。
宋元明清时期,随着民营手工业的蓬勃兴起,漆器制作日益趋向大众化、商品化和艺术化。宋代在生漆精制技术上取得了具有关键意义的突破,发明了推光漆精制技术和器物 的鬣涂抛光技术,让漆器的表面更加光滑亮丽,宛如明镜一般,能够映照出世间万物的美好。漆工艺也不断推陈出新,描金堆漆、戗金和雕漆等技术纷纷登场,为漆器增添了更 多的艺术表现力和文化内涵。明清时期,皇家对漆器的热衷成为了它再度繁荣的强大推动 力。明代漆技人黄成所著的《饰录》,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总结中国古代
漆工艺的技术专著,它犹如一座闪耀在漆艺历史长河中的灯塔,为后世研究古代漆工艺照 亮了前行的道路。明清漆器工艺复杂精巧,装饰繁复华丽,集历代工艺之大成,将中国古 代漆器艺术推向了又一个巅峰,展现出无与伦比的辉煌与灿烂。
中国古代漆器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不断发展演变,它不仅是实用的器物,更是承载着 丰富文化内涵和精湛工艺技巧的艺术瑰宝。每一件漆器都像是一个沉默的史官,见证了中 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故事。
——(摘编自王世襄《中国古代漆器》)
【注】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开始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人们对古代文物和工艺美 术的研究逐渐增多,王世襄的《中国古代漆器》就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应运而生,为人们了 解中国古代漆器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 一 项是()(3分)
A.新石器时代的朱漆木碗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漆器,那时候的漆器,仅用木胎制 作,装饰简单,色彩单调。
B. 商周时期人工种植漆树普及,铜胎、皮胎这种手工技术出现,镶嵌材料加工细致, 漆器装饰由实用转向了审美。
C.《 饰录》作为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漆工艺专著,其价值就在于记录了明清时期漆器 工艺复杂精巧的巅峰状态。
D.文章结尾将漆器比作“沉默的史官”,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漆器作为文化载体的物牌 意义,深化了主题。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文章以河姆渡朱漆木碗的出土为例,既证明了中国漆器历史悠久,也展现了早期漆 器工艺“重实用、轻装饰”的特点。
B.作者将东汉瓷器对漆器的取代过程描述为“潮流替代风尚”,生动呈现工艺兴衰的 社会现象,意在阐述盛极必衰的道理。
C.作者说“明清漆器集历代工艺之大成”,却没有列举具体工艺进行对比,显得缺乏 细节支撑,但并未削弱论证的严谨性。
D. 文章通过“生产部门设立”“工艺技术突破”等多维度阐述漆器发展,全面展现了 其与社会生产力、文化需求的内在联系。
3.请根据原文内容,在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每处不超过10个字。(3分)
中国古代漆工艺发展脉络清晰。新石器时代, ① 开启漆艺先河;商周时期, ② 推动工艺革新;明清时期,③ 助力漆器走向鼎盛。各时代特色鲜明,传承与创新并存。
4.文章是如何做到简明而又准确地介绍中国古代漆器发展的?(4分)
5.本文与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均为研究中华物质文化的经典著作,二者都在介绍事 物、阐述原理的过程中流露出作者的情感。二者情感有何不同?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是 什 么 ? ( 6 分 )
资料链接:
我们若想用我们自己建筑上的优良传统来建造适合于今天我们新中国的建 筑,我们就必须首先熟悉自己建筑上的“文法”和“词汇”,否则我们是不可能 写出一篇中国“文章”的。 ( 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
(二)阅读Ⅱ (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孤独者
鲁迅
我和魏连殳相识一场,回想起来倒也别致,竟是以送殓始,以送殓终。
那时我在S 城,便听闻连殳诸多古怪:所学的是动物学,却到中学堂去做历史教员; 对人总是爱理不理的,却常喜欢管别人的闲事;常说传统家庭应该破坏,一领薪水却一定 立即寄给他的祖母, 一 日也不拖延。此外还有许多零碎的话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