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20950字。

  北京市顺义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高二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具身智能”无疑是2025年的热词。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热点,它首次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要理解这个概念,不妨先看它的对立面“离身智能”——以ChatGPT、DeepSeek大模型为例,它们能处理文字、图片,却无法直接作用于物理世界;而具身智能必须依托物理实体,通过“身体”感知并与现实世界进行交互。一个依靠抽象计算,在虚拟空间进行推演;一个通过“身体”与环境“碰撞”,在物理世界开展实践。通俗地讲,离身智能只需“动嘴皮子”,是个“理论家”;具身智能则需要在物理世界“干活”,是个“实干家”。
  具身智能的“身体”形态多样,可以是机械臂、四足机器狗、人形机器人等,其中人形机器人被视为智能机器人的最高形态。从概念范畴看,人工智能、具身智能、智能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形成了从大到小、依次包含的关系。
  具身智能的价值在于让智能从“会说话”走向“会做事”。在工业领域,传统机械臂只能按预设程序作业,具身智能机械臂却能通过视觉、压力传感器自主辨别零件位置、感知抓取力度,完成设备检修等非标准化任务。在极端环境中,它还能代替人类执行高危任务,如机器狗进入地震废墟搜救,无人机在森林火灾中定位火源,轮式机器人在核污染区采集数据等。未来,它可能成为灾害救援的先头部队。
  不过,具身智能发展也面临多重挑战:硬件成本高、电池续航短,制约着设备的推广;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快速学习、自主决策仍是难题;与人类协同工作时,需确保动作“温柔”,以免误伤人类,这对传感器精度和制动系统反应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难题的突破都需要技术研发与人文关怀同步推进。
  (取材于韩维正的文章)
  材料二
  具身智能入选“2024年度十大科技名词”并成为北京、江苏等地相关产业培育方案的关键词。它与大语言模型等“离身智能”相比,意味着人工智能从“虚拟助手”向“实体伙伴”的跨越。
  当前离身智能在特定任务中表现出色,如生成语言、图像等内容,完成围棋、象棋等规则边界明确的游戏,但主要扮演“虚拟助手”角色,“只能说,不会干”。而
  1.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离身智能依赖抽象计算,无法直接作用于物理世界。
  B. 具身智能让人工智能发展成为物理世界的“实干家”。
  C. 具身智能形态多样,其发展的目标是制造人形机器人。
  D. 具身智能发展前景广阔,但有诸多发展短板需要补齐。
  2. 根据材料二、三,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具身智能的理论基础源于笛卡尔“身心分离”哲学,强调大脑与身体的协同作用。
  B. 在发展具身智能过程中,需要正视技术对人类主体性 挑战,避免技术功利主义。
  C. 具身智能的发展依赖多种技术的融合创新,如计算机视觉、深度强化学习等技术。
  D. 作为推动社会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力量,具身智能的发展需政策引导,产学研协同。
  3. 根据三则材料,下列关于具身智能应用场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工业领域中,具身智能机械臂仅能按照预设程序处理标准化任务。
  B. 灾害救援中,机器狗、无人机等设备可以代替人类进入高危环境。
  C. 医疗养老领域中,“髋部助行外骨骼”设备能辅助老年人行动。
  D. 智慧物流中,多台AGV小车通过群体智能算法提升分拣效率。
  4. 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阐释了具身智能的概念、应用及其与离身智能的区别。
  B. 材料二探讨了具身智能的发展意义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C. 材料三梳理了具身智能的发展历程、技术支撑及应用前景等。
  D. 三则材料均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行文。
  5. 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及链接资料,简述在社会智能化转型过程中举办机器人马拉松比赛和运动会之于我国具身智能发展的意义。
  【链接资料】
  2025年4月19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北京亦庄举行。4月24—26日,无锡举办了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这两项赛事均验证了人形机器人在复杂场景中的智能化水平。
  【解析】
  【导语】这篇阅读材料围绕“具身智能”这一前沿科技主题,从概念界定、技术对比、应用场景、发展挑战及战略价值等维度展开论述。三则材料层次分明:材料一通过“离身智能”的对比,阐释具身智能的物理交互特性;材料二侧重其社会转型意义与人文反思;材料三梳理技术演进与全球布局。文本兼具科普性与前瞻性,既展现技术突破(如机械臂自主决策),也提出伦理思考(如人机协同的“温柔”要求),体现科技报道的深度与人文关怀。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其发展的目标是制造人形机器人”错误。由原文“具身智能的‘身体’形态多样,可以是机械臂、四足机器狗、人形机器人等,其中人形机器人被视为智能机器人的最高形态”可知,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身体”形态的一种,并非具身智能发展的目标。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能力。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环,字叔循,金陵人。其父一元固善士,所与交皆四方名士。环尤好学,重然诺,好周人急。
  其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常母张氏,年六十余,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彼见母,念允恭故,必不遗弃母。”母如其言,附舟诣谭。谭谢不纳。母大困,念允恭尝仕金陵,亲戚交友或有存者,庶万一可冀。复哀泣从人至金陵,问一二人,无存者。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