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20710字。

  邯郸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一语文
  本试卷共12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是传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也是传统言情的集大成之作,其作品蕴涵着极为饱满的情感因子,即所谓“大旨谈情”,有其更广阔的文化意义。简单地说,明清之际,当沿袭甚久的儒家礼仪文化发生认同危机时,当维系人与人关系的礼仪变得日益脆弱或者虚伪时,当以理释礼的理学家在理论和实践的不同方面都受到质疑时,提出“大旨谈情”的问题,就成为作者对维系人的良好关系可能性的重新思考,也是对人的情感状态的各种可能性的重新想象,对人的心灵世界的深入开掘。
  《红楼梦》虽然“大旨谈情”,但这种情感不是在真空中进入人物内心世界的,政治、经济、社会习俗、礼仪制度等作为维系人们日常行为的基础和规范依然存在,于是情感的抒发和交流,就常常是在各种有形和无形的礼仪制约中相生相克,一旦呈现到众人面前,就折射出社会风貌的深广度,体现出它所依存的语境性。
  第五十四回写贾府过元宵,宝玉要来一壶热酒,给老祖宗等众长辈敬酒,老祖宗带头先干了,再让宝玉也给众姐妹斟酒,让大家一起干。想不到黛玉偏不,还把酒杯放在宝玉唇边,宝玉一气饮干,黛玉笑说:“多谢。”接下来写凤姐也笑说:“宝玉,别喝冷酒,仔细手颤,明儿写不得字,拉不得弓。”宝玉忙道:“没有吃冷酒。”凤姐儿笑道:“我知道没有,不过白嘱咐你。”
  不可忘记的是,前文已经交代,宝玉是拿热酒敬大家,他代黛玉喝下的,正是同一壶中的酒。凤姐居然叮嘱他别喝冷酒,还把喝冷酒的后果带着夸张的口吻说出来。更离奇的在于,当贾宝玉声明自己并没喝冷酒时,凤姐又马上说她也知道,不过是想嘱咐他一下。那么,在这样的语境中,凤姐说了一句无的放矢的废话,似乎与她为人的一贯聪明并不协调,这是为什么?
  如果换一种角度看,当大家都在顺着老祖宗的要求喝完宝玉斟上的酒时,只有黛玉例外,反要宝玉替自己喝,虽然就宝黛他们两人自身言,当然可理解为是关系融洽,但对于在场的众人,未必会认同这一幕,更何况这是跟老祖宗唱反调。王希廉认为:“凤姐说莫吃冷酒,尖刺殊妙。”姚燮说:“凤姐冷眼,遂有冷言,故曰别吃冷酒。”诸如此类的判断,都是较为精当的。这样,让宝玉别吃冷酒,指向的并不是酒,因为酒确实不冷。倒是容易让人产生一种联想,就是黛玉与宝玉间看似情深的行为,不但有抗命贾母的嫌疑,而且在传统社会也涉嫌非礼。于是,凤姐的言说似乎说了也白说,才显示了转向黛玉的冷嘲意义。
  如果说,情感的交流都有其具体的语境,那么这种语境,一方面固然受到人际礼仪关系的制约,另一方面,也会借助于言语,让这种制约与情感互动,构拟出一种需要安放情感的新语境。如何来理解这一点,我们也举一例来说明。
  第七回写王熙凤在睡前向王夫人汇报她白天处理的三件“事务”,原文是:
  至掌灯时分,凤姐已卸了妆,来见王夫人回话:“今儿甄家送了来的东西,我已收了。咱们送他的,趁着他家有年下进鲜的船回去,一并都交给他们带了去罢?”王夫人点头。凤姐又道:“临安伯老太太生日的礼已经打点了,派谁送去呢?”王夫人道:“你瞧谁闲着,就叫他们去四个女人就是了,又来当什么正经事问我。”凤姐又笑道:“今日珍大嫂子来,请我明日过去逛逛,明日倒没有什么事情。”王夫人道:“有事没事都害不着什么。每常他来请,有我们,你自然不便意;他既不请我们,单请你,可知是他诚心叫你散淡散淡,别辜负了他的心,便有事也该过去才是。”凤姐答应了。
  这里,王熙凤一共汇报三事,但前两事都是按常规来处理,其实没必要汇报,王夫人也听得有些不耐烦,认为她不该“当什么正经事问我”。而当王熙凤说到第三件事时,又好像不是在向王夫人请示,只不过是在当轻松的闲话用陈述句来告诉她,而且是笑着来陈述。这里的关键是,王熙凤虽受贾珍夫人尤氏邀请第二天去宁国府玩,她很想去,也许她更想去见她好闺蜜秦可卿,两人非同一般的情谊,在小说的前后文都有交代。但因为尤氏单请了王熙凤而没有像通常那样,也请荣国府的其他人,她该不该去就让她很是忐忑、纠结了,如果她不该单独去玩,那么连向王夫人请示本身,也变得不应该了。这样,王熙凤把本来无需请示的事先提出来,用脂砚斋耐人寻味的评点说,这两件都是“虚描的”,关键是要为汇报第三件事做铺垫。为了显示没把这事当回事,所以她是笑着来陈述,这样才稍稍让自己忐忑的心,变得似乎是自然起来。而聪明者如王夫人,也是从人情关系来着眼,一下子说到问题的根本,使得王熙凤那种汇报使用的小技巧,那种自拟语境的“虚描”,都变得多余了。但由此更让人看到了,人际交往的情感微妙,揭示的是多么深广的心灵世界。
  总之,《红楼梦》作为“大旨谈情”之作,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抒情传统,尤其是晚明以后“尊情”思潮。但其创造性的思想艺术成就,构建起一个宏阔的富有情怀的人物世界,为世界范围的“情感”理论,提供了中国式的实践经验和文学想象力。
  (摘编自詹丹:论《红楼梦》的“大旨谈情”)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的“大旨谈情”,很大程度上延续中国传统社会的抒情传统,因而成为传统言情集大成之作。
  B. “大旨谈情”是作者在儒家礼仪面临认同危机时,对维系人际关系及情感状态可能性的重新思考与想象。
  C. 宝玉代黛玉饮酒,王熙凤却叮嘱宝玉别喝冷酒,貌似是一句无的放矢的废话,却凸显出王熙凤心思细腻。
  D. 王熙凤汇报前两件事,属于“虚描”,实际无需当作正经事询问,主要是为提及尤氏邀请之事做铺垫。
  2.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清之际,虽然礼仪变得日益脆弱,但《红楼梦》“大旨谈情”仍旧是在社会礼仪的语境中提出的。
  B. 《红楼梦》呈现的情感,常是在与各种有形和无形的礼仪制约中相生相克,并折射出社会风貌的深广度。
  C. 本文借“黛玉劝酒”这一情节,让人物的情感表达和交流,跟他们是否合乎礼仪的规范结合在一起。
  D. 本文举凤姐汇报家务一例,也意在说明王熙凤处事圆滑,笑着陈述中自然地解决了是否前往的纠结。
  3. 下列选项,对“黛玉劝酒”的分析符合作者意图的一项是(   )
  A. 黛玉对宝玉“放”和“笑”,宝玉心知肚明,这充分体现了宝黛间默契的情感。
  B. 王熙凤对宝玉的“笑”和劝,虽不起作用,却满是关爱,也充分体现了姐弟深情。
  C. “白嘱咐”的“白”,有“只、只是”的意思,体现了王熙凤对黛玉行为的冷嘲。
  D. 宝黛二人跟老祖宗唱反调,大庭广众下违抗贾母的命令,必然会遭到贾母的反对。
  4. 以王熙凤向王夫人汇报“事务”为例,具体说明人际礼仪关系制约与情感如何互动。
  5. 根据材料内容,分析作者使用“黛玉劝酒”这一情节的作用。
  【解析】
  【导语】这篇评论文以《红楼梦》“大旨谈情”为核心,通过“黛玉劝酒”和“凤姐汇报”两个典型情节,深刻剖析了情感表达与社会礼仪的复杂互动。作者敏锐地捕捉到曹雪芹在礼制约束下展现人性情感的独特笔法,既肯定了《红楼梦》对传统抒情文学的继承,又揭示其突破礼教束缚、开拓情感深度的创新价值,展现了经典文学对人性描写的永恒魅力。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因而成为传统言情集大成之作”错误,原文最后一段提到“《红楼梦》作为‘大旨谈情’之作,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抒情传统……但其创造性的思想艺术成就……”“大旨谈情”“延续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抒情传统”,但这是对其思想艺术成就的说明,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堂吉诃德
  [西班牙]塞万提斯
  那辆插着旗子的车来到跟前,只见车夫骑在骡子上,还有一个人坐在车的前部。堂吉诃德拦在车前,问道:“你们到哪儿去,兄弟们?这是谁的车?车上装的是什么东西?那些旗子又是什么旗?”
  车夫答道:“这是我的车,车上是两只关在笼子里的凶猛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