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8370字。
四川省雅安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贴在答题卡上对应的虚线框内。
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用0.5mm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个世纪前,物理学经历了达尔文时刻——这种观点的转变对于物理科学的影响就像自然选择的进化论对于生物学的影响一样重大。
为了庆祝这样一个革命性的时刻,联合国已宣布2025年为国际量子科学与技术年,这标志着量子力学问世一百周年——量子力学始于100年前的一系列论文。就像没有查尔斯•达尔文的进化论就无法理解现代生物学一样,我们对物理世界的基本理解现在也植根于量子原理,现代物理学就是量子物理学。
这场革命并非始于物理学家抛弃经典力学定律,而是他们对能量和动量等经典概念的彻底重新诠释。然而,这场革命确实要求发起者放弃他们所珍视的常识性观念——例如,期望粒子等亚原子物体在任何给定时间都有明确的位置和动量。相反,物理学家发现自然现象本质上具有不可知的性质。换句话说,经典物理学只是现实的一种近似表示,并且只在宏观层面上体现出来。一个世纪过去了,这种对物理世界本质的洞察仍然让人兴奋不已,也让人困惑不已。
人们会知道量子思想如何催生了通过互联网电缆传输信息的激光器,以及为电子芯片提供处理能力的晶体管。量子思想也塑造了我们对自然界各个层面的理解,解释了为什么固体不会分崩离析,以及恒星如何发光并最终消亡。
尽管量子革命已经带来了诸多成果,但它仍有许多未竟之事。在研究人员奠定量子力学基础的那些年里,他们也开始从量子基础重建其他物理学分支,如电磁学和物质状态研究。这些努力大大扩展了量子科学的范围,并促使研究人员开发出粒子和场的标准模型,这一过程最终在20世纪70年代完成。但这些扩展的理论基础不如量子力学那么牢固,并且留下了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例如“暗物质”的性质,它似乎远远超过宇宙中常规可见物质。此外,引力这一重要现象仍然无法量化。
量子物理学的其他概念问题仍然悬而未决。特别是,研究人员很难理解当实验将量子对象的模糊概率“折叠”成一个精确的测量时,究竟会发生什么,这是创造我们生活的宏观世界的关键一步。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研究人员一直在开发将量子现实的这些怪癖转化为有用技术的方法。由此产生的计算、超安全通信和创新科学仪器中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
量子理论不断进步。今年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机会,让广大公众意识到量子物理在他们生活中的作用;并激励未来的一代人,无论他们是谁,身在何处,为下一个量子世纪做出贡献。
(摘编自《量子力学一百年:一场未完成的革命》)
材料二:
凭借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方面的创新突破,薛其坤获得奥利弗•巴克利奖。自1953年授奖以来,这项国际凝聚态物理领域的最高奖,首次颁发给中国籍物理学家。
“这个实验可以说非常折磨人”,一向豁达乐观的薛其坤后来在一篇文章中坦承。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研究团队前后涉及20多位博士生,团队里的每位学生都想毕业并获得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但每个人都不知道这个实验最终能不能成功。大家就在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下坚持干了4年。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 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量子力学的诞生对物理学具有革命性意义,其影响可与进化论对生物学的影响相媲美。
B.量子力学彻底重新诠释了能量和动量等经典概念,放弃了过去珍视的一些常识性观念。
C.量子力学只描述现实的微观层面,而经典物理学只在宏观层面对现实进行近似表示。
D.量子力学及其扩展理论暂时还无法解释“暗物质”的性质,也无法量化引力现象。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量子的某些怪癖能转化为有用技术,已在计算、超安全通信和创新科学仪器中广泛应用。
B.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从提出模型到最终被实验发现,薛其坤团队仅用了4年时间。
C.薛其坤获得奥利弗•巴克利奖,说明我国在量子研究方面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D.基础研究难度大、周期长、不确定性强,常有人因对研究缺乏足够的信心、耐心而放弃。
3.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追述量子力学的百年发展史,肯定了该理论诞生的意义、取得的成就,也指出了发展中还有待解决的问题。
B.材料二用“与不确定性共舞”“十年磨一剑”“冷板凳”等语言描述基础研究的特点,生动贴切又通俗易懂。
C.材料二列举近两年来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的数据,表明我国正在强化基础研究宏观布局,积极构建良好的科研生态。
D.两则材料都提到物理学研究取得的重大突破,并呼吁人们要重视基础研究,勇担科研使命,勇攀科技高峰。
4.如何才能让基础研究的“冷板凳”热起来?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5.综合两则材料,谈谈科学探索中的“不确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阅读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花会
朱光潜
成都整年难得见太阳,全城的人天天都埋在阴霾里,像古井阑的苔藓,他们浑身染着地方色彩,浸润阴幽、沉寂,永远在薄雾浓云里度过他们的悠悠岁月。他们好闲,却并不甘寂寞,吃饭、喝茶、逛街、看戏,都向人多处挤。挤来挤去,左右不过是那几个地方。早上坐少城公园的茶馆,晚上逛春熙路、西东大街以及满街挂着牛肉的皇城坝。翻来覆去,总跳不出这个城圈子。所以表面看来,车如流水马如龙,无处不是骚动,而实际上这种骚动只是蛰伏式的蠕动,像成都一位老作家所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