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7230字。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八年级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1~2题 13分)
1.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和”字最早出现在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中,最初字形写为从龠禾声的“龢”字。《说文解字》解释说:“龠,乐之竹管,三孔,以和众声也。”也就是说,①“和”的本义是从三孔定音编管内吹奏出来的标准乐曲,用以调和各种音响。可见,②“和”字原本指古代乐器发出的和谐之音,后来才逐步引申到一切事物所具有的协调统一关系。
“和”的思想可谓yuán yuǎn liú cháng,最早可以zhuī sù到上古尧舜时期,后来又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最终积淀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说(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就是“和”的理想境界。“和”文化在维系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引领作用。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写出词语。
yuán yuǎn liú cháng zhuī sù
(2)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只填序号)
【维系】wéixì①〈动〉维持和联系。②〈动〉牵绊。③〈动〉保持不使涣散。(《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甲】“和”文化在维系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引领作用。( )
【乙】看到他以粗粮维系生活,我的眼泪不由地流下来。( )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画线句①中“吹奏”“标准”“音响”的词性分别是动词、形容词、名词。
B. “古代乐器”“中国文化”“理想境界”三个短语的类型相同。
C. 画线句②中,“古代乐器发出的”在句子中作定语,“‘和’字”是主语。
D. 语段括号里应该填入的标点符号是逗号。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源远流长,yuán yuǎn liú cháng,意思是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
追溯,zhuī sù,意思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字义。
甲处:“和”文化对于社会稳定起到的作用是保持其不使涣散,让社会保
2. 十四五岁的学生血气方刚,争胜心强,容易意气用事,引发矛盾。小语准备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发表演讲,呼吁大家和睦相处,友善待人。她想在第②段写出四个并列的比喻句,形成排比句式,来增强演讲的语气。请在横线上帮她补充两个比喻句。
①我们要将“以和为贵”视为青春的必修课。须知,斗则两败俱伤,和才能共进共赢。因而,当我们争吵得面红耳赤时,应该听从“和”的召唤,心平气和地伸出双手与对方相握;当我们因冷战而相对无言时,应当让“和”来解开心结,真心诚意地给对方一个友善的微笑。
②“和”是阳光,可以融化敌对的坚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是针线,可以缝补生活的裂痕;“和”是桥梁,可以跨越人际的沟壑!
第二部分(3~19题 57分)
一、古诗文阅读(共26分)
(一)古诗文默写(6分)
3. 八年级开展了“古诗文苑漫步”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请将以下三位同学的文稿补充完整。
(1)小华:漫步先秦,我们能体会古人淳朴美好的情感。《子衿》里的“挑兮达兮,________。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让我们看到了女子婉转动人的内心表达。
(2)小冀:梦回唐朝,我们能见证盛唐繁华,更能领略人生百态。北郭东城,在“_______,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的暮色中感受依依惜别之情;浣花溪畔,“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感受圣哲舍己为人的济世情怀。
(3)小安:轻吟宋词,我们品鉴长短辞令,探寻词人在不幸遭际中的坚守。读《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________,寂寞沙洲冷”感受苏轼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