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010字。
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中华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你所在的八(1)班举行以“以和为贵”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你也来参与吧。
1. 下面是张同学为活动撰写的开场白,请你阅读后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源,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处理人情世故的准绳,更被尊奉为国家共处的原则。和,是和睦,是真诚待人,不挑 ① (拨 泼)离间;和,是温和,是以理服人,不强词夺理。“和”尊重万物之间的差异性,旨在使万物之间互相配合,相辅相 ② (承 成),最终达到和谐的状态。“和”文化浸润了中华儿女的心田,引领我们致力构建一个世界的和谐美好。
(1)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
(3)语段中画横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2. “和”是中国人向往的理想状态,杨同学发现古诗文中有许多相关描述。为了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和”的内涵,杨同学对学过的古诗文进行整理,请你帮他补全空缺。
“和”的思想丰富多彩。“和”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便要还家,_____”的热情好客;“和”是柳宗元《小石潭记》中“_____,_____,往来翕忽”的动静成趣;“和”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不受时空限制的友谊;“和”是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人人定有所居的国泰民安;“和”是《大道之行》中“大道之行也,_____”的“大同”社会。
3. 王同学搜集到一幅有关“和” 宣传画,请你向同学们介绍该宣传画内容。
4. 何同学准备以“和”为主题进行演讲,请依据他确定的“中心”对下面的演讲内容进行排序,并且为每部分内容选择相应的名言或故事作为支撑,补全下面的演讲提纲。
【演讲内容】
甲:“和”体现顾全大局、国事为重的理想观。
乙:“和”体现修身正己、推己及人的道德观。
丙:“和”体现和睦孝顺、融洽和美的家庭观。
【名言或故事】
A.事父母者善于顺,宜兄弟者莫善于让。
——徐祯稷《耻言》
B.敬则小心翼翼,事无巨细,皆不敢忽。恕则凡事留余地以处人,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曾国藩《与鲍春霆》
C.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赵王封他为丞相。老将廉颇居功自傲,对此不服,屡次故意挑衅。蔺相如以国家大事为重,始终忍让。后来廉颇终于醒悟,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将相和好,共同辅国。
【演讲提纲】
中心:“和”是修身之道,是兴家之木,是强国之本。
内容: 乙 内容:①_____ 内容:②_____
名言或故事:③_____ 名言或故事: A 名言或故事:④_____
5. “和”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至上表现,而这需要人们的相互理解与包容。文同学用下面一段话作为活动的结束语,请你仿照画线句,再补充一句。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修辞一致。
宽容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修养。它是一缕春风,拂去心头的阴影;它是一抹阳光,催开含苞的花朵;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叫卖:一座城市的温情微吟
谢伟
①在许多大城市已经不大听得到小贩的叫卖声了,但成都的街巷里却还热闹,尤其玉林这一片,从早到晚都像在进行着一种叫作“叫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
盐水煮花生——,五香豆腐干儿——
菊花——金银花——胖大海哎——哟——
磨刀——磨菜刀剪刀——
②声音由远及近,反复着,然后依依渐次远去。那尾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