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5题,约17660字。

  福建省三明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经”这个字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里就有解释:“织之从丝谓之经,必先有经而后有纬,是故三纲五常六艺谓之天地之常经。”从这句话里,也可以想见经部文献在古人心目里的突出地位。
  ②究竟有多少书,能够称为“经”呢?历代的情况也不一样。汉武帝在位时,只是立了“五经博士”,用来教授《尚书》《诗经》《春秋》《易经》和《仪礼》这五部先秦时期成书的儒家典籍。后来,又相继出现了六经、九经等说法。到封建社会晚期的明万历二年(1584),以明神宗颁布诏令钦定《十三经注疏》为标志,“十三经”才成为儒家经书的合称。
  ③所谓“尚书”,就是上古之书,是中国古代重要文告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是研究上古历史最重要的第一手文献资料。可惜这本书在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时遭到重创,到汉代就只剩下秦博士伏生所传之28篇《尚书》残本,因用汉时通行的文字隶书书写,故称《今文尚书》。汉景帝时又在孔宅之壁发现《尚书》,是为《古文尚书》,可惜永嘉之乱之后,孔壁《古文尚书》也失传了,反而又冒出一本后世所称伪《古文尚书》。至于现在通行的《尚书》文本则是唐代开元天宝年间卫包等人改定的文本。由于《尚书》在流传过程中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同时还经历了旷日持久的今文、古文之争和真伪之讼,其版本、篇目、内容、文字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古文家、今文家、理学家各以其不同的需要释说《尚书》,更给它蒙上了各色的迷雾。
  ④值得庆幸的是,在敦煌遗书里,发现了大量《尚书》残卷。其文本情况纷繁复杂,既有古文《尚书》的抄本,亦有今文《尚书》的抄本。以编号P.2533的残卷为例,它起自《禹贡》“四海会同”之“海”,至《胤征》“呜呼!威克厥爱”之“呜呼”一句,共有100多行。这个写本的用字特征是出现了“世”“民”“治”这几个字的完整写法。表面看起来,这似乎理所当然,毕竟缺笔少画的话,还能叫汉字吗?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残卷断代的重要依据。中国古代,有“避讳”的习惯。就像《红楼梦》里的贾敏是林黛玉的母亲,故而黛玉“读书,凡‘敏’字,他皆念作‘密’字;写字,遇著‘敏’字亦减一二笔”,这就是在避母亲的名讳。至于帝王,身为全天下子民的“君父”,名字当然更要避讳了。唐太宗的姓名是李世民,唐高宗的姓名是李治,他们的名字,在之后的唐代都是需要避讳的对象——《捕蛇者说》最后一句是“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人风”就是“民风”的避讳说法。残卷P.2533既然不避讳这几个字,显然写成时间在此之前。
  ⑤在敦煌遗书重见天日之前,人们得到一部宋版《尚书》,就视为瑰宝,就是因它更接近原本面目。而敦煌本的《尚书》,既然是唐代乃至六朝的写本,早于宋本好几百年,其较宋本的价值,就要高得多了。虽然随着21世纪初期“清华简”的横空出世,敦煌本《尚书》已经无法算作迄今见到的最古本《尚书》,但它的价值,仍旧是不能低估的。
  ⑥就拿《尚书•周书•君奭》来说,这是一篇周公对召公奭的诰辞,主要讨论周初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因为是周公说的话,所以篇中每句话的开头基本都有“公曰(周公说)”这两字。但今本《尚书》里“呜呼!笃棐时二人……罔不率俾”这一句前面却缺少这两个字。而孔颖达《尚书正义》却说,是“周公言而叹曰:呜呼!我厚辅是二人之道……”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但在敦煌残卷P.2748里,的确在“呜呼”前有“公曰”二字,能够完整表达“周公言而叹曰”。与敦煌本互勘之后,便可以发现是今本脱落了“公曰”二字。
  ⑦另外一些异文,则显示出当时的时代特征。《尚书》以古奥难懂著称,里面没有后世文言文常见的“也”字用于离析章句。对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写《史记》时已经发现有所不便。所以他在引用《尚书》时就用汉代通语译写,并在句末加“也”字。比如《尚书•皋陶谟》里的“迪朕德,时乃功”到《史记•夏本纪》就改成了“道吾德,乃女功序之也”。而敦煌遗书里的《尚书》写本,虽然经文部分没有“也”字,但传文中大量使用“也”字,几乎每卷都较今本《尚书》传文衍出多处“也”字。有人就认为,这是因为今本《尚书》刻写时已开始运用“句读”断句,较之敦煌写本《尚书》,对“也”字断句的需求随之降低了。
  (摘编自郭晔旻《唐代科举“指挥棒”——敦煌古卷中的经部文献》)
  材料二:
  5月18日3时55分,从美国华盛顿起飞的CA818航班,载着珍贵文物子弹库帛书,稳稳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这一刻,距离1946年子弹库帛书被非法带离中国,已经过去了79年。
  子弹库帛书因1942年出土于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而得名,分为《四时令》《五行令》《攻守占》3卷,共900余字,是目前出土的唯一战国帛书,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帛书、首部典籍意义上的古书,对于中国古文字、古文献研究以及中国学术史、思想史研究,都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据相关专家研究,子弹库帛书年代大概在公元前300年,同西方世界大名鼎鼎的“死海古卷”相比,子弹库帛书的年代要早100多年。
  《五行令》的内容是按五行讲四时十二月的宜忌,包含楚国独有的月名,体现了五行相生相克的观念。《攻守占》围绕攻城与守城的军事策略,阐述方向、日辰等作战宜忌,融合天文历法、哲学思想与军事兵法,反映了战国时期楚人对战争规律的独特认知。
  (摘编自王珏《子弹库帛书二、三卷回归:国宝回家,完璧有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书》是中国古代重要文告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同时也是研究上古历史最重要的第一手文献资料。
  B.《尚书》在流传过程中经历了得而复失、失而复得,以及今文、古文之争和真伪之讼,其版本、篇目等发生了变化。
  C.敦煌本《尚书》传文部分大量使用后世文言文中常用的“也”字,相比之下,今本《尚书》对“也”的需求已降低。
  D.子弹库帛书是目前出土的唯一战国帛书,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帛书,内容是按五行讲四时十二月的宜忌。
  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经”字的解释,表明经部文献在古人眼中具有与织布之经纬同样重要的地位。
  B.孔壁《古文尚书》为汉景帝时在孔宅之壁发现,可惜永嘉之乱后失传,这导致后世出现伪《今文尚书》。
  C.编号P.2533的敦煌残卷不避讳“世”“民”“治”等字,可推断其写成时间应在唐高宗李治之前。
  D.通过敦煌残卷P.2748,可推断孔颖达在《尚书正义》中“周公言而叹曰”的表述是合理且完整的。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不能支持“敦煌本《尚书》具有重要版本价值”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尚书》与《诗经》都是“经部”里面历史悠久的古籍文献,有韵的是《诗》,无韵的是《书》。
  B.敦煌本《尚书》是迄今能见到的最早的隶书抄写的《尚书》,同时也保留了早期的版本形态。
  C.敦煌遗书中存有49件《尚书》写本,涉及《尚书》58篇中的34篇,内容接近全书的一半。
  D.敦煌本《尚书》包含了一些已经失传或罕见的版本,可借此判断其他古抄本的版本价值。
  4.材料一第④段中使用《红楼梦》和《捕蛇者说》的例子,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5.根据敦煌本《尚书》在学术研究上作出的贡献,请你谈谈刚回归的子弹库帛书有哪些潜在的研究价值。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极村童话
  迟子建
  这是发生在十多年前、发生在七八岁柳芽般年龄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大轮船拉笛了。起锚了。船身在慢吞吞地动了。
  妈妈走了,还有姐姐和弟弟。我真想哭。妈妈真狠,把我一人留在这了。瞧她站在甲板上向我招手,还不时抬起胳膊蹭眼睛。她哭了。
  留下我,刚走,就想了?真好玩。我不愿意看她,更不想跟她招手,让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