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3060字。
汕尾市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一年级教学质量监测
语 文
本试题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总票房创下中国影史第一,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同属《封神演义》神话改编、同档期上映的《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以下简称《封神2》)的票房取得了12亿元的不俗成绩,但考虑到其30亿元的庞大投资与口碑的一落千丈,这无疑为尚未上映的第三部蒙上厚重的阴霾。诚然,动漫与真人电影存在制作层面的诸多差异,但两者在创作、产业、市场等诸多维度上的比较,对今后的创作具有思考意义。
本土故事改编,一贯是创作红海,神话尤其如此。较之以往,《哪吒2》与《封神2》都对原作进行了颠覆性改编。《哪吒》系列中,哪吒变成了永远顶着两坨黑眼圈的“魔童”,虽然与《封神演义》中哪吒的顽劣有所呼应,但其作为邪恶魔丸,投胎出生三年将被天雷毁灭的悲剧,无疑是一种全新的故事设定。《封神》则在神魔大战中更注重涉及历史真实的部分。两者看似都与原作或是以往改编有了完全不同的面貌。但为何前者叫好连连,后者却口碑滑坡?
因为《哪吒》的颠覆性改编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之中。比如第一部开篇给定的全新设定“混元珠”分魔丸、灵珠,便是道家的“万物一生二”,也是“阴阳互根”的思想体现。而对于传统文化元素的引入,《哪吒》系列也用得不突兀。“龙套”结界兽灵感来自于三星堆面具,两部戏的戏份不到十分钟,却成为衍生文创的热门选择,足见主创的用心得到了市场的热烈回应。
反观《封神》系列电影开篇,将“封神榜”直接物化,成为人人争夺的象征“天下共主”正统性的宝物,疑似照搬了托尔金奇幻故事《魔戒》的设定。即便是口碑好于《封神2》的前作中,也有大量借鉴莎剧的“弑父”情节,与中国伦理道德与王朝历史产生了严重偏差。虽然能够自圆其说,但却让观众觉出了“水土不服”。
借鉴西方审美与故事,《封神》系列不是孤例。早在20世纪90年代的电视剧《封神榜》中,西化的服化道就引发持续的争议。然而,倘若三十多年前的“西化”尚且存在时代局限,那么到了2025年,这种文化的不自信,显然是与文化自信日益高涨的观众背道而驰的。
诚然,在《哪吒》系列电影中,也有西方动漫影子。比如石矶娘娘照镜子与《白雪公主》中坏王后的呼应。但这样设计并不影响核心设定与情节推动,反而增加了让不同年龄层观众会心一笑的“梗”。
创作者应清醒,是中是洋,观众考察的不只是比例浓度,而更是一种整体感受。
再来看工业化大片制作。
注意力时代,影视宣发、尤其是院线大片诞生不少所谓的“中国《权游》《指环王》”,有的名导干脆把《王子复仇记》直接嫁接中国宫廷戏。“巨资+明星+大场面”模式下,美则美矣,但却是“唯好莱坞至上”迷思下没有故事灵魂的空壳。
这种无谓的对标,并非工业化的正途。
同样得益于工业带来资源配置优化、分工专业化的《哪吒2》,则全部启用中国动画公司。更令人动容的是,其中接近八成是小微企业,却在众人拾柴下,实现了堪比世界最顶尖动画工业水准的《哪吒2》。
工业化,同样也是《封神》三部曲的追求。立项之初,导演乌尔善就立下宏愿——“做成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标杆”。于是有了更规律的工作时间、更严谨有序的后勤保障。然而工业化不应只有标准化流程,其最终还是要为好内容服务。
最后,中国电影创作不妨从前辈的经典中溯源,不忘本才能走更远。严格意义上来说,哪吒作为反抗封建与压迫的小英雄形象,并不是数百年神话中沉淀而来的,而是缘起于1979年上海美术电影厂制作的的动画电影《哪吒闹海》。为了让流传数百年的哪吒杀敖丙夜叉故事合理,龙族被塑造成剥削百姓的封建统治者,哪吒的“闹海”动机也就从原著中的顽劣挑衅,转变为对抗龙族暴政。更神来之笔的是改编了原著第一次因“孝道”自杀的情节,转为“一人做事一人当”的悲剧自刎。这些改动,使得哪吒不仅成为反封建的代表,更成为时至今日仍不过时的反父权文化符号,启蒙了迄今为止的当代哪吒改编故事。
如今回看,这种改编何其高明!更不用说,作品对于敦煌壁画、传统戏曲、剪纸皮影、民俗画等一系列传统文化元素的全方位展现。
然而,好些年,这些经典动画成为动漫从业者遗落在角落,转而模仿美漫日漫风格。尽管诞生不少模仿阶段的合格作品,但其气韵已然与我们曾引以为傲的国漫经典断了联系。
好在,从《大圣归来》开始,国漫人有了回溯传统的创作自觉。直至《哪吒》系列,影片中多处致敬1979年《哪吒闹海》的情节画面,更是勾起成人观众的“回忆杀”。
反过来,作为魔幻大片,早在中国电影萌芽初期,就诞生了《盘丝洞》这样的魔幻大片作品。及至20世纪60年代,邵氏神魔电影中亦不乏对于中国美学传统的承继。然而在《封神》系列及此前的更多“封神”IP院线电影中,观众只看见了《权力的游戏》《指环王》的若隐若现,全然不见中国神话的经典银幕呈现。
自己的宝贝还得自己识宝,自己不要轻慢了。
(摘编自黄启哲《〈哪吒〉VS〈封神〉:同题同场竞技的冰火两重天》)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封神2》票房成绩虽然不俗,但因成本过高、口碑滑坡,导致热映的《封神3》票房惨淡。
B.《哪吒》系列中,“混元珠”的设定体现了道家思想,反映了传统文化的介入,市场反应热烈。
C.《封神》系列的“封神榜”疑似对标《魔戒》宝物争夺设定,盲目西化,暴露文化主体性不足。
D.《哪吒闹海》将龙族塑造成封建剥削者,这一改编改编改变了原著的面貌,赋予故事反压迫的内涵。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封神2》口碑滑坡可知,单纯追求视觉特效而忽视文化内核的电影难以获得市场认可的。
B.《哪吒2》全部启用中国本土动画公司制作,表明中国动画工业已经完全不需要依赖于国外技术。
C.《封神》系列对西方审美和叙事的模仿启示我们:在电影创作中如果盲目借鉴,可能会导致文化失真。
D.影视制作走工业化之路无可厚非,但若脱离优质内容的支撑,终将沦为注重形式、没有灵魂的空壳。
3. 下列说法中,最能体现材料核心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流浪地球》通过国际化团队合作,打造出中国科幻电影的工业化标杆,证明了技术引进的重要性。
B.《长城》邀请好莱坞团队制作,完全采用西方叙事模式来讲述中国故事,最终获得了全球市场认可。
C.《长安三万里》以唐诗为叙事线索,将水墨动画与现代3D技术相结合,展现出盛唐气象的文化底蕴。
D.《大鱼海棠》以日本动漫风格讲述中国神话故事,画面精美巧妙,辨识度高,观众普遍反映观感好。
4.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4分)
5.某影视公司计划改编《西游记》,但创作团队在“保留原著内核”与“加入西方奇幻元素”之间产生了分歧。作为一名影视爱好者,你认为应该怎样弥合团队的分歧?请根据材料,给出三条建议。 (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地 窖
[法国]吉尔贝•塞斯勃隆
国王陛下颁布了一道诏令,宣称他将每月一次亲临一个臣民的家,并在那里进餐。朝廷的反对派就立刻散布舆论,说这种作法是“收买人心”。国王无论干什么,反对派准会发表点儿攻击性的评论,把国王贬得一钱不值:什么“好大喜功”啊,“怯懦无能”啊,等等,不一而足,向来如此。在他们眼里,国王跟他们最为格格不入之处,就是陛下的所作所为虽然达到了与他们一致的目标,但竟采取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