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0680字。
2025年昭通市初中学业水平阶段性监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卷
(全卷四个大题,共24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
阅读下面选段,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什么是意象呢?意象就是“意”加“象”的组合。自然界里,一切看得见的物体,如山、水、草、木等,都可以称之为“象”,即物象。物象一旦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shāi)选,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带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这样的物象就成了___________。
“___________”可以“尽意”。诗是心之精微,要把主观情思准确地表达出来很难,古人有“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之说。为能“尽言尽意”,古人想出了化意为象的方法,以“___________”来代替“___________”和“言不尽”,把大量的空间留给读者去想象、去填充、去思考,尺幅之间表无穷意蕴(yùn)。这种“立象以尽意”的方法是诗人表达满腔(qiāng)情思的最好方式。如余光中的《乡愁》。乡愁是一种十分抽象的情绪(xǜ),要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很难。但诗人把抽象的乡愁转化为邮票、船票、坟墓、海陕这四种意象,把“乡愁”物化,继而写出了母子离别之愁、新婚离别之愁、母子永别之愁和家国之愁,令人动容。
诗歌离不开意象。有意无象的诗,很难让人得到审美的满足;有象无意的诗,难以让读者获得深刻的认识。意象是沟通诗人与读者的桥梁,通过使读者领悟意象的寓意,领会诗歌主旨,把握诗歌内容,感知诗人情感。
(摘编自王宜振《诗是意象的艺术》,有删改)
1. 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筛(shāi) B. 蕴(yùn) C. 腔(qiāng) D. 绪(xǜ)
2. 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淘洗 B. 点染 C. 邮票 D. 海陕
3. 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立象 意象 不言出 言不出
B. 立象 意象 言不出 不言出
C. 意象 立象 不言出 言不出
D. 意象 立象 言不出 不言出
4. 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意象是沟通诗人与读者的桥梁,通过读者领悟意象的寓意,使其领会诗歌主旨,把握诗歌内容,感知诗人情感。
B. 意象是沟通诗人与读者的桥梁,读者通过领悟意象的寓意,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主旨,感知诗人情感。
C. 意象是沟通诗人与读者的桥梁,通过领悟意象的寓意,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主旨,感知诗人情感。
D. 意象是沟通诗人与读者的桥梁,使读者通过领悟意象的寓意,领会诗歌主旨,把握诗歌内容,感知诗人情感。
【答案】1. D 2. D 3. C 4.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D.绪(xǜ)——xù。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辨析。
D.海陕——海峡,指两块陆地之间连接两个海或洋的狭窄水道。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与逻辑衔接。
第一空:文段开篇介绍“意象就是‘意’加‘象’的组合……物象一旦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带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这样的物象就成了______”。根据前文对“意象”概念的定义,可知物象经诗人主观加工后成为“意象”,所以第一空应填:意象。
第二空:从后文“这种‘立象以尽意’ 方法是诗人表达满腔情思的最好方式”可知,这里强调用“立象”的方式来实现“尽意”,所以第二空对应:立象。
第三、四空:结合“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古人化意为象,是用“立象”替代“言不尽”等情况。从对应关系看,“言不出”对应“书不尽言”里言语难以充分表达,“不言出”对应“言不尽意”里表意有剩余空间,所以第三空填“不言出”,第四空填“言不出”。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原句“通过使读者……”句式杂糅,且“领会诗歌主旨,把握诗歌内容”语序不当,应先“把握内容”再“领会主旨”。
A.“通过读者领悟意象的寓意,使其……”,“通过”“使”并用,造成句子缺少主语;
C.“通过领悟意象的寓意……”缺少主语,不知道谁“领悟”;
D.“使读者通过领悟意象的寓意,领会诗歌主旨,把握诗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