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题,约1030字。
四川省达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题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以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中国古人通常将“气韵生动”作为传统艺术审美的最高准则。书法之美亦充分体现并契合了这一最高审美准则。在具体书法作品中,“气”,是生气,是生机,也就是生命之灵气,是自然生命之灵气与书家生命之灵气在书法形质中的共同展现。“韵”,是神采,是精神气质,也就是生命之神韵,是天地精神与书家的生命精神在书法神采维度的融会贯通。书法“气”与“韵”相统一,“生动”便自然而然地生成与呈现,这种“生动”就是鸢飞鱼跃、生机盎然的生命图景。
“艺术境界主于美”,宗白华先生认为美就是艺术家在欣赏自然宇宙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的过程中,自我心灵得到净化、纯化和深化,从而“窥见自我的最深刻灵”,然后通过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这种艺术境界的美也类似于冯友兰先生提出的“天地境界”,它是人生所能达至的一种至高的生命品格和境界,人的精神生命完全挣脱了世俗与功利的束缚,自在洒脱,与天地精神相通。当然,这种艺术境界之美更贴近庄子的“物化”意境。因“心斋、坐忘”,而“吾丧我”,故万物与我互化,物我界限消融,万物融化归一。所以,在中国文化语境中天人共生、天人合一,就是艺术境界之至美。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的书法艺术,最能呈现和表达这种至美境界。书法艺术美的旨归就是呈现生命之美,是自然生命与人的生命浑然一体、和谐共生与生生不已的宇宙生命之美。
书法不只是由笔画线条根据一定的组合规律而形成的“有意味的形式”,而是形神合一的艺术生命体。生命意象是书法的核心内涵,书法之美归根到底是生生不息的宇宙生命之美。因此,书法从根本上看就是一种“生命之学”,即关于生命的学问,这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完全契合——换言之,书法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艺术外化。只有用心关注书法的形神内容,通过书法解读书者的独特个性、精神气质及生命状态,才能更加贴近书法艺术的真正本质。
(摘编自欧阳聪权《论书法为生命之学》)
材料二:
在中国文化中,最为明确和集中地高擎生命大旗的,当属《周易》。《易》是什么?《易》是讲变化和变易的书。易有三义,《周易》是一部以简易的方法阐述变易是天地宇宙不易之理的书,而究其核心,则是讲生命的变化。《易传•系辞上》说:“生生之谓易。”“生生”,一方面是连动结构,是指生而又生,这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生命演化历程;另一方面是动宾结构,是指使生命得以生成或创化生命,这表明了大化流行的生命创化功能。《易》的根本在于“生生”,即万事万物存在的本源在于大化流行和连续不断地创化生命。就其变易而言,“生生”就是变易之道,世间万物因生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气韵生动”作为传统艺术审美的最高准则,影响了书法之美,同时也影响了书法创作,要求在书法中讲究“气”与“韵”相统一。
B.宗白华认为美就是艺术家在欣赏自然宇宙过程中,自我心灵得到深化,同时能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然后通过艺术形式表现出来。
C.《易》是一部以简易的方法阐述变易是天地宇宙不易之理的书,而究其核心,则是讲生命的变化,被看作是中国生命哲学的起源。
D.中国书法家在创作时会把不着笔墨的地方当作生命的一部分,也就是把虚无、空白也生命化,这一做法对中国哲学产生深远影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法的“生动”源自“气”与“韵”统一,这种“生动”就是鸢飞鱼跃、生机盎然的生命图景。
B.书法是形神合一的艺术生命体,其核心内涵是生命意象,因此书法归根到底就是宇宙生命之美。
C.郑板桥“题跋”中所言的“活”道出了中国书法艺术最精深的意味,还道出了中国生命哲学的灵魂。
D.通过书法,人们可以看出一个人自我修养和自我完善所能达到的高度及精神力量的最高表现。
3.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述 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认为只有用心关注书法的形神,通过书法解读书者的独特个性、精神气质及生命状态,才能更加接近书法艺术的真正本质。
B.材料二对“生生”的多角度阐释,能够帮助读者理解《易》的根本在于“生生”,为后文论述书法表现生命精神提供了哲学基础。
C.材料一开篇以“气韵生动”为论述起点,接着用学者观点阐释书法艺术美是宇宙生命之美,最后指出书法是形神合一的艺术生命体。
D.材料二认为中国书法家所说的“书如其人”指的是书法作者的生命气质和人生境界,与书法作者的政治立场或道德境界没有关联。
4.在材料一、材料二中都使用了引用论证,请简要分析其效果。
5.书法被誉为“生命之学”。请根据材料一,简要分析这一评价的主要依据。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姥爷
柴亚娟
姥爷来的时候一般都是冬天,大雪封山,地里也没啥活儿,他便想着到闺女家走走。母亲排行老大,一直在社办工厂工作,二十五岁才结婚,对家里贡献最大。姥爷平日里最惦记母亲,到我家来待的时间也最长。
一到冬天,村里小学还没放寒假时,我就想着姥爷该来了。因为姥爷来了,母亲就该做好吃的了。姥爷住在南荒的一个村子里,他们那里两面环山鸟儿多,就连晚上也能听见鸟儿叫,不像我们这里要山没山要水没水的。我曾暗地里抱怨我妈不该嫁到这里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