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题,约16940字。
浙江省丽水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关于传播,我们首先可以把它看做世间的一种普遍现象。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无机的物理世界里(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同时更发生在有机的生命世界中(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而发生在生命世界的传播现象,又可分为动物传播和人类传播两大类型,传播学研究的只是人类传播或社会传播,一般简称传播。
所谓社会传播,既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精神交往活动,又指信息在一定社会系统内的运行。所以,社会传播这一现象可以进一步归结为一种社会活动或社会行为。正是由于人类社会有传递信息的需要,才有了传播这种活动或行为的发生。
这里,我们开始接触传播这个概念的核心,也就是信息。假如我们把传播这个概念视为一个原子,那么信息就是它的原子核。从外在方面看,传播是人类社会一种普遍的现象、活动或行为;而从内在方面看,它则是信息的流动过程。在人类传播活动中,既不存在没有信息的传播,也不存在脱离传播的信息。我们必须把传播与信息当做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来考察。
我们可以为传播与信息下个简单的定义:信息旨在显示事物的存在状态与变化趋势,就人类传播而言,信息是用来消除事物中或事物间任何不确定性因素的东西,包括消息、资料、情报、数据、图像、知识、思想等等。至于传播,则无非是社会信息的流动以及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它既是一种社会化的行为,又是一种人际间的关系。
作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人类的传播活动由来已久,而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信息也是自古皆然。可是,为什么直到现在人们才开始真正意识到它们,为什么直到现在才给予这些问题以热切的关注和高度的重视呢?这就要说到信息社会了。因为正是信息社会的浪潮越来越强烈地冲击我们的生活,信息与传播的问题才显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突出了。
按照一般的理解,所谓信息社会,是指“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简言之,信息社会就是大量生产、传播、消费信息的社会。
——李彬《传播学引论》(有删改)
材料二
从人类传播史来看,我们已经大体经历了一个由人际传播到大众传播的过程。在原始部落中人们在同一时空范围内交往,进行点对点的传播,随时可以进行反馈。当人们进入印刷时代和电子时代,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把信息传播得更快更远。与此同时,传统的人际传播也越来越多地被大众传播所取代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播是一种普遍现象,既存在于无机的物理世界,也存在于有机的生命世界。
B.传播的核心是信息,信息流动可以不局限于传播的形式,但传播不能没有信息。
C.当人际传播逐渐被大众传播取代时,我们更依赖点对面的传播来对世界做出判断。
D.因特网的本质是交往,它在短时间内风行世界,是因为满足了人类交往这一需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息可用来消除事物中或事物间任何不确定性因素,社会信息的流动以及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就是传播。
B.在信息社会中,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信息和传播的问题愈发受到关注。
C.网络时代人和人的关系常常是单维的,人们交往时不能像在传统社区中那样获得交往对象的全部社会背景。
D.媒介技术是生产力的组成部分,是决定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和方向的因素之一,它不能孤立地发挥作用。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支持材料二“媒介即信息”这一观点的是( )
A.印刷术的发展让纸媒普及,人们开始习惯于按顺序阅读和按线性逻辑思考,推动了理性主义思潮的形成。
B.广播能在短时间内将信息传递给广大听众,不仅极大提升信息传播的效率,还对公共教育产生重要影响。
C.电视兴起后,观看电视成为人们常见的娱乐活动,在电视上投放广告也成为商家营销的重要手段。
D.身处数字化时代,虽然人们习惯于从网络上获取信息,但纸质化阅读仍是很多人获取信息的优先选择。
4.围绕“传播”与“信息”,两则材料各有侧重,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5.身处信息社会,面对功能强大的网络媒介,我们应有怎样的态度与做法?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完成下面小题。
变形记(第九章)
卡夫卡
格里高尔的妹妹开始拉琴了;在她两边的父亲和母亲用心地瞧着她双手的动作。格里高尔受到吸引,也大胆地向前爬了几步,他的头实际上都已探进了起坐室。他对自己越来越不为别人着想几乎已经习以为常了;有一度他是很以自己的知趣而自豪的。这样的时候他实在更应该把自己藏起来才是,因为他房间里灰尘积得老厚,稍稍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