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4230字。

  辽宁省大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8页,共23道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并将考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白话小说的创作方式与作品题材均有明显变化,从而对叙事艺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小说作家把学识、修养融入创作之中,作品反思人生、批判社会的意识渐趋浓厚,同时也在艺术手法上求新求变。他们借鉴传统文学,主要是古文的叙事技巧,而又掺以戏曲手法,使小说叙事艺术取得多方面进展。
  就创作而言,全篇采用新叙事模式的作品尚未出现,但作者有意尝试于局部者却颇有几部,而在一些小说修订本中,针对叙事模式的加工则更为明显,如金圣叹的贯华堂本《水浒传》等。就理论批评而言,金圣叹的见解很值得研究。他明确把作者讲述成分同人物主观叙事区分开来,强调书写人物之叙事要“设身处地”,并提出了局限性叙事的“影灯漏月法”。在他对《水浒传》再加工时,这些理论观点都贯彻于实践之中了。
  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比较。容与堂本《水游》二十七回“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中,武松佯饮了蒙汗药,作品写道:
  武松也把眼来虚闭紧了,扑地仰倒在凳边。那妇人笑道:“着了,由你奸以鬼,吃了老娘的洗脚水。”便叫:“小二、小三快出来!”只见里边跳出两个蠢汉来,先把两个公人扛了进去。这妇人后来桌上,提了武松的包裹,并公人的缠袋,捏一捏看,约莫里面是些金银。那妇人欢喜道:“今日得这三头行货,倒有好两日馒头卖,又得这若干东西。”把包裹缠袋提了入去,却出来,看这两个汉子扛抬武松。……那妇人一头说,一面先脱去了绿纱衫儿,解下了红绢裙子,赤膊着,便来把武松轻轻提将起来。
  在贯华堂本中,金圣叹把这段文字改写作:
  武松也双眼紧闭,扑地仰倒在凳边。只听得笑道:“着了!由你奸似鬼,吃了老娘的洗脚水。”便叫:“小二、小三快出来!”只听得飞奔出两个蠢汉来,听他把两个公人先扛了进去。
  这妇人便来桌上提那包裹,并公人的缠袋,想是捏一捏,约莫里面已是金银。只听得他大笑道:“今日得这三头行货,倒有好两日馒头卖,又有这若干东西。”听得把包裹缠袋提入去了。
  随听他出来,着这两个汉子扛抬武松。……听他一头说,一头想是脱那绿纱衫儿,解了红绢裙子,赤膊着,便来把武松轻轻提将起来。
  两相对比,计有十处改动,而关键在于开头的一处。原文“把眼来虚闭紧了”,金氏改为“双眼紧闭”。依前者,似乎是武松眯缝着眼,故店中一切变故皆收眼底,未免近于儿戏。而“虚闭”且“紧”,也有些费解。详观全文,作者并不强调武松是否看到店中情景,下面的“只见里边”云云,是说书体的习用语,全知的叙述人以之引导读者的视线而已。金圣叹改作“双眼紧闭”,一则避免了上述费解、儿戏之弊,二则为自己提供了探索叙事角度的机会。金氏的改动强调店中的所有变故都是武松听到与猜想的。由于武松的“双眼紧闭”,叙事人的视线与读者的视线同时被切断。而武松的听觉与想象力仍然活跃,因而事态只能在“只听”与“想是”中叙述。于是,文章的叙事角度由全知的散漫多变状态集中固定到了武松身上,随武松的感知局限而调整叙事的内容、方式,成为比较典型的第三人称局限叙事。
  叙事模式的变化产生了相应的艺术效果。局限叙事,叙述人的观察角度固定在作品某人物身上,读者随此人见闻而见闻,很自然在想象中认同于叙述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而全知叙事,由于叙述人上帝般无所不能,使读者被动地居于“听故事者”的地位。而话本与说书体小说更由于说书人不断直接插入介绍、说明、议论等,使读者明确感到自己局外人的被动身份,拉大了读者与作品的距离。随叙事角度的局限化,叙事的主观色彩增加,作品还可以产生“一喉两歌”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总之,明清之际,由于白话小说叙事艺术多方面的发展,作品的表现能力与艺术品格都相应有所提高。
  (摘编自陈洪《长篇白话小说叙述艺术在明清的发展》)
  材料二:
  先看第一部分。序文从绛树与黄华两人的奇技谈起,以他们的绝技来比喻《红搂梦》的独创性艺术成就。并指出《石头记》一书则比二者更胜一筹,可以“一声两歌,一手二牍”,即用一个声音唱出两支曲子,一只手写出两种文字。其意若联系下文相关论述,即“在篇首则必后顾之”,当指《红楼梦》语言的多义性、隐喻性和意蕴的丰富性、深刻性。那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清白话小说的长足发展,是作家学识修养在作品中的直观体现,也是传统叙事艺术魅力的再现。
  B.金圣叹将“只见里边跳出”改为“只听得飞奔出”,能让读者更“设身处地”主动地“听故事”。
  C.“在篇首则必后顾之”的概括,不仅道出《红楼梦》情节结构的特点,也指出其语言方面的成就。
  D.脂砚斋在贾雨村进京“轻轻谋了一个复职候缺”旁,批了“《春秋》字法”,看似贬,实为褒。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篇采用新叙事模式的作品在明清时期尚未出现,可能与其初脱胎于话本和说书体小说有关。
  B.金圣叹只是改进了叙事模式,就让小说更具艺术效果,说明局限叙事比全知叙事更有艺术性。
  C.《红楼梦》语言有隐喻性,如甄士隐(真事隐)、仁清巷(人情巷)等都是这种特性的表现。
  D.材料二的作者所提到的“两意”和“一心”,可以表示为:
  表层意义
  两意(作者)
  深层内涵→一心(读者)
  3.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从明清时期白话小说发展的背景出发,阐明小说叙事艺术有了新因素的介入。
  B.第二段从创作和理论批评两个角度展开论述,重点阐述了金圣叹在叙事方面的成就。
  C.通过对容与堂和贯华堂两个版本的比较,作者旨在突出第三人称叙事的艺术效果。
  D.“我们来做个有趣的比较”这一句插入语,为严肃的学术思考增添了轻松的氛围。
  4.两则材料都提到“两歌”,但含义和侧重点又有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折。(4分)
  5.容与堂本《水浒传》第二十一回“宋江怒杀阎婆惜”写阎婆惜(宋江的外室)意外发现梁山头领晁盖给宋江的答谢信和金子,想以此要挟宋江:已外出的宋江也发现这些东西遗落在阎婆惜处,赶紧返回讨要。此时婆子(阎婆惜的母亲)已在一楼床上躺了,阎婆惜仍在楼上闺房内:
  (阎婆惜)正在楼上自言自语,只听得楼下呀地门响。a.婆子问道:“是谁?”b.宋江道:“是我。”c.婆子道:“我说早哩,押司却不信要去,原来早了又回来。且再和姐姐睡一睡,到天明去。”d.宋江也不回话,一径奔上楼来。那婆娘听得是e.宋江回来……
  请运用材料一中金圣叹的改法,从画线处任选两处进行修改,并说明原因。(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单刀赴会
  谈歌
  元大都内一条河,日夜流着,穿城而过。
  关汉卿坐在茶楼上,看看越来越胖了的马致远,心中一阵慨叹,当年他跟马致远亲如兄弟……
  马致远前年春天投奔了郑子厚。他给郑子厚写折子戏,去年秋天还把王实甫也拉过去了。郑子厚的弟弟是朝廷大臣,郑子厚在元大都的声名便恁是了得了,前几年也立了一戏班子,常在勾栏里唱。他出的银子多,把不少戏班子的角儿挖去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