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9780字。
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题卷共10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2025中国青年健康趋势蓝皮书》显示,后疫情时代的年轻人健康观念已完成“代际跃迁”。与十年前“生病才就医”的被动模式相比,18-35岁群体中,81.7%将“健康风险预判”纳入日常规划,定期使用智能体检设备(如家用基因检测试剂盒、智能手环健康监测)的比例达63.4%,较2020年增长212%。这种主动性不仅体现在生理防护,更延伸至“心理韧性”建设:79.2%的年轻人将“应对压力的能力”列为健康核心指标,超过“BMI正常”(76.5%)和“睡眠时长达标”(72.3%)。
健康消费呈现“科技化+场景化”特征。2024年年轻人健康支出中,AI健康管理服务(38.6%)、沉浸式心理疗愈(29.1%)、功能性食品定制(22.3%)构成新三大支柱。值得关注的是,他们对健康服务的“即时性”要求严苛:72.8%会优先选择支持“24小时在线问诊+30分钟送药上门”的平台,67.5%认为“健康建议必须适配我的工作强度和作息”,拒绝“标准化模板”。这种需求推动健康产业向个性化方向深度转型,例如某互联网医院针对“新媒体从业者”推出的“碎片化健身方案”,将每日运动拆解为3个10分钟单元,配合通勤时段的颈椎放松操,用户留存率较通用方案提升42%。
更细分的健康需求正在涌现。数据显示,一线城市年轻人对“职场健康防护”的付费意愿达59.3%,其中程序员群体购买“防蓝光眼镜+护眼仪”套装的比例超70%;而二三线城市年轻人更倾向“家庭健康共享”,43.8%会为家人购买联名健康险,将个人健康管理延伸至家庭场景。这种从“个体健康”到“关系健康”的拓展,标志着健康观念的进一步成熟。
(摘编自《2025中国青年健康趋势蓝皮书》)
材料二:
数字技术重构了年轻人的健康认知路径。一方面,健康信息获取进入“算法推送时代”:抖音“AI健康管家”话题播放量破800亿次,小红书“职场人心理急救指南”笔记超5000万篇,年轻人通过算法精准匹配自身需求(如“程序员护眼方案”“新媒体人颈椎养护”),形成“圈层化健康认知”。某互联网医疗平台数据显示,25-30岁用户日均接收个性化健康提醒3.2条,主动查询健康问题的频次是40岁以上群体的4.7倍。可穿戴设备与AI的结合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趋势,例如能实时监测血糖、心率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后疫情时代年轻人的健康观念更主动,体现在重视健康风险预判和智能体检设备的高频使用。
B. 年轻人对“心理韧性”的重视程度超过传统的BMI指标和睡眠时长,显示健康认知的拓展。
C. 2024年年轻人健康消费的新支柱中,AI健康管理服务占比最高,且推动了健康产业的个性化转型。
D. 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年轻人的健康需求差异明显,前者更关注家庭健康,后者更注重职场防护。
2.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算法推送使年轻人能获取“圈层化”健康知识,如针对特定职业的防护方案,且信息均来自权威渠道。
B. 超过半数的年轻人因数字平台的负面健康信息产生焦虑,其中近四成会盲目购买高价保健器械。
C. 社会学家周敏认为,“数据迷信”的根源是算法放大了健康异常案例,这直接导致年轻人的自我否定。
D. 年轻人虽有交叉验证健康信息的意识,但多数依赖点赞量判断真伪,体现了数字时代的认知惰性。
3. 下列对三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的“科技化消费”与材料二的“算法推送”“可穿戴设备”,共同反映了数字技术对健康观念的重塑。
B. 材料二 “信息真伪辨别困境”与材料三的“表演性健康”,均揭示了年轻人健康认知中的非理性因素。
C. 若职场环境改善(如减少加班),年轻人健康行为的达标率可能提升,这与材料三的分析逻辑一致。
D. 三则材料均表明,当代年轻人的健康观念虽更主动多元,但实践中仍受技术、社交、环境等多重制约。
4.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数字技术对当代年轻人健康观念产生的复杂影响。
5. 针对材料三提到的“健康精致主义”导致的“知行不一”问题,请结合三则材料提出具体改进建议,并说明理由。
【解析】
【导语】材料一展现健康消费的科技化、个性化趋势,体现从生理到心理的主动管理;材料二辩证分析数字技术带来的精准健康服务与算法焦虑、信息混乱的双刃剑效应;材料三则尖锐指出“表演性健康”背后的功利化逻辑与知行分裂困境。三者共同勾勒出在技术赋能与社会压力交织下,年轻人健康实践从理念到行动的断层,反映了现代性健康管理的深层矛盾。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的能力。
D.“前者更关注家庭健康,后者更注重职场防护”错误。材料一明确“一线城市年轻人对‘职场健康防护’的付费意愿达59.3%”,“二三线城市年轻人更倾向‘家庭健康共享’”。选项混淆了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的需求。
故选D。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温一壶月光下酒
林清玄
煮雪如果真有其事,别的东西也可以留下,我们可以用一个空瓶把今夜的桂花香装起来,等桂花谢了,秋天过去,再打开瓶盖,细细品尝。
把初恋的温馨用一个精致的琉璃盒子盛装,等到青春过尽垂垂老矣的时候,掀开盒盖,扑面一股热流,足以使我们老怀堪慰。
这其中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情趣,譬如将月光装在酒壶里,用文火一起温来喝……此中有真意,乃是酒仙的境界。
有一次与朋友住在狮头山,每天黄昏时候在刻着“即心是佛”的大石头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