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680字。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这次“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使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B.数字技术应用于广泛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实现文化遗产永久保存和高效管理。
C.专家指出,儿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经常参加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预防近视。
D.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大多是因为他们有更坚定的恒心和更为顽强的毅力的原因。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被国人誉为“民族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社戏》《藤野先生》均出自他的小说集《呐喊》。
B.《回延安》运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C.古人名号有多样称呼,如:以地名称人,柳宗元又称“柳河东”;以官职称人,杜甫又称“杜工部”。
D.说明文介绍事物或阐明事理,目的都在于让人获得知识。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事理说明文。
3.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竹,柔韧清秀,刚健挺拔,最宜入诗入画。
②竹如谦谦君子,它有兰的优雅,松的高洁,深受古代文人的青睐。
③那成片的竹林,风过如丝弦裂帛,雨来如琴瑟和鸣,那就是一首抒情诗,一幅水墨画。
④“虚心有致,高风亮节”是文人雅士对竹的评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则是活脱脱的人格写照了。
⑤郑板桥一生爱画竹,自有个中缘由;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也不仅仅是情趣使然。
A.④⑤②①③ B.①③②⑤④ C.①②③⑤④ D.①③④②⑤
4.下列有关《经典常谈》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本书是朱自清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诗经》等经典著作。
B.《辞赋第十一》介绍屈原的《楚辞》及辞赋的发展过程,《诗第十二》介绍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以及楚辞对后代诗歌的影响等。
C.《史记》和《汉书》并称良史。《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史记》“文直而事核”,《汉书》“文赡而事详”。
D.“四书”中,读《礼记》知道古人做学问的程序,读《论语》学习做学问做人的道理,读《中庸》领会意味深长的人生哲理,读《孟子》养浩然之气。
二、基础知识综合
5.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的天地非常广阔,身处其中,我们欣赏别开生面的江南社戏,品味朗朗上口的陕北信天游,感受气势磅礴的安塞腰鼓,怀念蕴藉着家国情怀的一盏灯笼;我们听见大雁用喃喃低语打破冬的jiān默,解读大自然的密码,追sù恐龙灭绝的原因;我们观看妙趣横生的时间脚印,点燃科学探究的兴趣。
在这片天地里,我们可以领略风格迥异的演讲,照见思想之光;可以走进风情怡人的世外桃源,体悟作者的田园梦想;可以观赏一枚令人叹为观止的小小核舟,感受民间艺人的精湛技艺;_____,_____。
读书,就是在享受名副其实的精神盛宴,就是传承川流不息的思想光芒!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磅礴 ( ) ②蕴藉 ( ) ③jiān默 ( ) ④追sù ( )
(2)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朗朗上口 B.风格迥异 C.叹为观止 D.川流不息
(3)请你回顾本学期语文教材的内容,在文段横线处补写一组句子,使之与本段前两个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提示:《小石潭记》《卖炭翁》《壶口瀑布》《石壕吏》
三、名著阅读
6.“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烈火的淬炼让钢不断祛除杂质,变得坚硬纯净。保尔也是在不断“祛除杂质”中“淬炼成钢”的。请你结合小说内容,举出一例加以分析。
四、名句名篇默写
7.默写。
经典,沐千载风雨,灼灼其华;诗文,经百代沧桑,句句含韵。
于诗文中观风景,有“青树翠蔓,①,参差披拂”(《小石潭记》)的清幽葱郁,有“蒹葭萋萋,② ”(《蒹葭》)的朦胧秋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