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130字。
山东省潍坊市2025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由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部分组成,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试题密封线内及答题卡上面的项目填涂清楚。所有答案都必须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33 分)
一、(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5题。
一管轻柔,颜真卿执于手,(固然/居然)写得出如此厚实,真是幽燕老将气韵沉雄。而赵佶使用,只见骨不见肉,瘦硬坚挺。张旭、怀素酒后纵横千万字,让人(惊异/惊疑)一管笔怎禁得起如此狂野的横扫。蔡邕善用笔,倚仗它来打天下,成为隶书巨擘。王羲之认为笔是刀槊,可破关蹈隘、攻城掠地。“颜体”“柳体”“欧体”“赵体”等都是用毛笔打出的名声。书法同道切磋技艺,互相询问近来学了什么, 甲 。那些被冠之以癫、狂、奇、怪的书法,也因用笔迥异于常规而被史册记载,乙。沈尹默把毛笔当作(鲜活/鲜见)之物,认为“龙蛇起伏笔端出,使笔如调生马驹”。起初人驹相远, 丙 ,只能每日周旋。人与笔周旋久了,渐渐知其禀赋,进而熟稔性情,直至得心应手的妙境。人与自己周旋久了,能于平淡、寂寞之中成长不息,不仅能轻松驾驭一管笔,而且能全然活出他自己。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幽燕 禁得起(jìn) 气韵沉雄
B.横扫 (héng) 切磋 破关蹈隘
C.询问 迥异(jiǒng) 攻城掠地
D.记载(zài) 寂寞 得心应手
2.依次选用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居然 惊疑 鲜见 B.固然 惊异 鲜见
C.固然 惊疑 鲜活 D.居然 惊异 鲜活
3.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段甲、乙、丙三处,与原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你不知我,我不知你,难以顺手
②这些以个人姓氏命名的书法特征,便会钩沉而起
③甚至成为后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③①②
4.下面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纵横千万字”与“纵横决荡”(《白杨礼赞》)中,“纵横”的意思、用法相同。
B.“倚仗它来打天下”中,“打天下”一词使用的是比喻义,喻指创立事业。
C.“龙蛇起伏笔端出”化用了成语“笔走龙蛇”,形容书法雄健洒脱、有气势。
D.最后一句中的“轻松驾驭一管笔”与“全然活出他自己”不能互换位置。
5.下面对文中相关语句语言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管轻柔”运用借代手法,用笔毫的特点代指毛笔,突出毛笔柔软的特质。
B.“笔是刀槊”运用比喻手法,生动表现出王羲之书法笔画刚硬的风格特点。
C.“用毛笔打出的名声”运用词语“打出”,强调“颜体”“柳体”等成名的不易。
D.“知其禀赋,进而熟稔性情”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写出人对笔逐渐熟悉的过程。
二、(8分)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学校开展“缅怀英雄,赓续精神”主题实践活动,请结合以下材料,完成后面的任务。(8分)
材料一: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习近平
材料二:赵一曼在东北地区领导抗日斗争。为“逐日寇,复东北”,她爬冰卧雪,风餐露宿,立下许多战功,令日寇闻风丧胆。在一次与日寇殊死战斗中,赵一曼受伤被捕。她虽遭受严刑拷打,但始终严守党的秘密,从容面对敌人枪口,献出宝贵生命。
材料三:为打赢脱贫攻坚战,黄文秀用双脚丈量了百坭村的沟沟坎坎,走访了村里每一个贫困户。她带领村民沿着脱贫路线图,奔向幸福的道路。她用青春之光点燃了这片土地的希望,也将赤诚的爱与宝贵的生命交付给了自己驻守的土地。
6.请根据材料一,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语,不超过20字。(2分)
7.学校组织抗日英雄事迹展览。请结合材料二,将展览前言补充完整。(3分)
在民族危难时刻,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勠力同心,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杨靖宇饮冰茹草坚持游击作战,抗击日寇,视死如归; ;左权领导八路军反“扫荡”作战,血染疆场,英勇牺牲;张自忠率领部队屡次击败日军,身先士卒,壮烈殉国……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带给世界恒久启迪:光明必定驱散黑暗,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8.抗日英雄事迹展览结束后,学校组织主题座谈会,大家积极发言。请结合材料三发表自己的看法。(3分)
同学1:仰头凝视赵一曼烈士的照片,她坚毅的眼神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似乎读到了她“所愿除国难,再逢天下平”的坚定革命信念。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