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0500字。
湖南省怀化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一、信息类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从实践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强调“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他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只有从实践出发,才能解决人的问题。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强调,实践是一种革命的批判的活动,“理论的对立本身的解决,只有通过实践方式,只有借助于人的实践力量,才是可能的”,而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确认自己的本质。他以自己为例,指出“在我个人的活动中,我直接证实和实现了我的真正的本质,即我的人的本质,我的社会的本质”。正如《资本论》中所说,“理论的方案需要通过实际经验的大量积累才臻于完善”,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离不开马克思、恩格斯的亲身实践活动。马克思、恩格斯参与创建了无产阶级第一个政党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并发表《共产党宣言》。1848 年欧洲革命爆发后,他们积极投身工人运动,并主导创建了“德国工人俱乐部”。马克思、恩格斯还领导创建了第一国际,并对巴黎公社革命给予热情支持。可以说,马克思、恩格斯一生都秉持实践的品格,始终将理论创新成果扎根于实践并服务于实践。
马克思主义历经170多年的历史洗礼,至今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与其鲜明的实践品格密不可分。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出发,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推进理论创新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而不是坐在象牙塔内的空想,必须坚持在实践中发现真理、发展真理,用实践来实现真理、检验真理。”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行稳致远。
(摘编自杨戏戏《“从物质实践出发”》)
材料二:
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如果只到理性认识为止,那么还只说到问题的一半。而且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来说,还只说到非十分重要的那一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理论是重要的,它的重要性充分地表现在列宁说过的一句话:“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然而马克思主义看重理论,正是,也仅仅是,因为它能够指导行动。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
1.(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认为,实践作为一种革命的批判的活动,是解决理论对立的唯一途径。
B.马克思、恩格斯领导创建第一国际和对巴黎公社革命的支持等,说明他们始终将理论创新成果扎根并服务于实践。
C.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坚持,体现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从中国革命、建设的具体实际出发解决问题。
D.理论是否符合客观真理,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一过程中并未完全解决,还需将这一理论应用于实践才能证明。
2.(3分)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列宁的话证明了马克思关于理论的重要性这一论断。
B.自然科学理论的真理性既在于其创立时的科学性,也在于后续科学实践的验证,这是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C.文中提到“许多理论的真理性是不完全的”,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需通过实践不断修正和完善。
D.毛泽东引用斯大林的话,旨在论证理论与实践必须结合,否则会陷入“无对象的理论”或“盲目的实践”。
3.(3分)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材料观点的一项是( )
A.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B.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C.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D.知之盛者莫大于成身,成莫大于学。
4.(3分)分析下列语段在逻辑和表达上的精妙之处。
马克思列宁主义之所以被称为真理,也不但在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人科学地构成这些学说的时候,而且在于为尔后革命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实践所证实的时候。
5.(3分)请简要概括两则材料在论题、论证方法和论证结构上的相同点。
二、选择+简答(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虚实相生”本是中国画传统技法,( 甲 )。诗词中的“实”,是指作者描写客观世界中实际存在的实物、实景、实境,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诗词中的“虚”,则是指作者通过思考、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来的,眼前看不见、摸不着而又从________________能体味出的虚物、虚景、虚境。具体而言,诗词中的虚景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种:虚幻的想象、神话或梦境,追忆中的历史、往事,设想中的情境或尚未实现的未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