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1960字。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5-2026学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作答选择题时,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重新填涂。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所有答案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一5题。
材料一:
近些年,人工智能的算法不断完善,版本迭代更替加速 特别是它与大数据系统的对接,使得基于智能创作平台生成的“虚拟作者”大量涌现,诗文本的数量与质量迎来双线飙升。尤其是,机器人“小冰”“小封”先后推出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万物都相爱》,加上近期新一代人工智能工具在词句分析能力方面的进化,让人领略到工具理性与自动化技术结合产生的威力。机器人写诗现象在触发人们的惊叹之余,也开始令更多人反思文学媒介化、产业化生产所导致的问题,其聚讼的焦点便是:机器人写的诗是否具备诗的自足性,仿诗、类诗属于“诗”还是“非诗”?
人工智能具有永生性,它不断通过学习趋于完美的特质,恰恰使其离“仿人类主体”的目标愈发偏远。因为真实的写作者都不是完美的个体,他们的生命是有限的,无从被“编辑”或“优化”,故而才会痴迷于对死亡、孤独这类话题的不懈追求。这类诗歌的一个核心母题便是呈现人自身的精神“不完美”.比如恐惧、忧伤、愁怨等等。缺乏情感意识的人工智能拟造出的孤独书写死亡意识、痛感叙事,是把人类基于体验获得的生命感性与思想灵性固化为基于数据和概率的技术理性,因此很多作品缺乏精神感染力和审美共通感,也无法抵达非理性想象力、潜意识、直觉等需要经历命运磨砺才能顿悟的“真实”。
微软科学家曾预言,人工智能发展下一步的突破重点之一,就是为其赋予情感,即人工智能创造。这相当于承认了人工智能目前还不能做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像人类作者那样演绎一个生命主体独特的呼吸节奏,拟现主体经验和深层记忆“历史化”的进程。因为不具备人的“意向性”,缺乏主体情思的人工智能诗歌疏离了基于“生活感悟、精神信仰、历史意识、哲学思辨一类富含人文逻各斯底色的想象品格”(欧阳友权语),其计算、推演出的是“不自足”的拟真文本,即使模仿度再高,也难以企及“诗”的人文内核。从这个意义上说,目前的人工智能诗文本仍属于“非诗”。
(摘编自卢桢《人工智能写诗难以企及“诗”的人文内核》)
材料二:
人文学界对AI诗歌的讨论,往往围绕“AI能否写诗”展开。其实,这个问题不难回答。首先,如果将诗定义为真情实感的抒发,那么当前的AI确实无法写诗。因为真情实感意味着拥有心智,这样的“强人工智能”迄今尚未出现。不过,即便出现“强人工智能”,写的未必就是人类可理解的诗。因为“强人工智能”和人类是完全不同的智能体,它甚至可能没有个体意识。
那么,AI能不能写诗?答案是肯定的。AI完全有可能写出以假乱真的诗。事实上,AI诗歌比其创作的日常语言更容易通过图灵测试(测试是否为人类的语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结合催生了大量“虚拟作者”,其创作的诗文本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有提升。
B.人类诗歌的核心母题之一是呈现精神“不完美”,而AI诗歌缺乏此类基于生命体验的真实表达。
C.对于AI写诗,若提供给人工智能越多风格的诗歌作品,它就越可能创作出完美的作品。
D胡戈•弗里德里希对诗歌特质的论述,为AI可能开拓新诗歌类型和风格提供了理论层面的支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引用微软科学家的预言,是为了证明AI未来能完全替代人类进行诗歌创作。
B.材料二以“同光体”训练为例,论证了对AI进行风格化训练可提升诗歌质量。
C 两则材料严格采用“总——分——总”结构,先提出问题,再展开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D.两则材料在论证“AI能否写诗”这一问题时,观点完全对立,不存在任何共识。
3.根据榜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若将诗歌定义为真情实感的抒发,当前AI无法写诗,即便未来出现“强人工智能”,其作品也未必都能被人类理解。
B.诗歌常采用片断化、陌生化笔法,不拘泥于线性时间和因果逻辑,这使得AI诗歌比日常语言更易通过图灵测试。
C.语言模型BERT和GPT基于 Transformer算法取得重大突破,这使得AI创作的诗歌质量可与人类创作的诗歌质量媲美。
D.经过风格化训练的AI,其创作的诗歌在某些方面可能达到让人难辨真伪的水平,这与训练素材的精心挑选密切相关。
4.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目前人工智能写诗尚未具备“诗”的人文内核的原因。(4分)
5.下面两首诗歌,分别为唐代诗人王维《山居秋暝》的原作与AI拟作。请结合材料二简
要阐明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
【甲】 【乙】
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
唐•王维 AI拟作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空山新雨歇,秋气入庭幽。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松间悬冷月,石上淌清泉。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边逢浣女,莲处见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春芳随水逝,游子不思还。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辱亲女愚妾争闲气,欺幼主刁奴蓄险心(节选)
曹雪芹
刚忙过年事,凤姐儿便病了,不能理事,王夫人便命李纨与探春协理家务。
这日,李纨与探春至厅上坐了。吴新登媳妇进来回:“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昨日死了,太太叫回姑娘、奶奶。”说毕,再不言语。彼时来回话者不少,都打听她二人办事如何:若办得妥当,大家安个畏惧之心;若稍有嫌隙不当处,不但不畏服,还要编出笑话来取笑。吴新登媳妇已有主意,若是凤姐前,她便早已献殷勤,说出许多主意,又查出旧例来,任凤姐儿拣择;如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