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7980字。
2006年中考古文(16篇)知识点、考点集锦    
  文言文复习要点及要求 
1、文学常识(准确熟练,不混淆,不错字、注意与本文有关的文章及文学知识)
   2、字形、字音(认准、读对,注意形近字、多音字和通假字)
   3、默写(大纲规定的20篇古文)(准确熟练,书写规范、不写错字、白字、不掉字、不多字、不写草字、不写简化子、字体工整、字迹清晰。注意面具名句、主旨句、描写句、运用修辞句)
   4、实词翻译(以书中注释为主,准确,全面,特殊用法、注释中有“这里指什么”的要注意。)
   5、句子翻译(关键字、名句,准确、流畅、完整,体现重点词含义)
   6、文章内容要点(文章中心思想,作者思想感情、态度、性格特征及精神品质,段意、层意、句意、结构特点、写法特点、自己的感受。补充事例及名言。)
   附:近几年已考文章,不考阅读知识,但要背诵文中的名句。
   中考必考古文点拨
一、《论语十则》
   1、积累文中几个成语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不耻下问
   2、试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句
   学习态度: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温故而知新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3、理解背诵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⑦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⑨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⑾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二、《鱼我所欲也》 《孟子》
   一、生字 箪(dān) 蹴(cù) 羹(gēng) 死亦我所恶(wù)
   二、重点词解释
   1、本心:天性,天良” 2、患:祸患,灾难 3、辟:通“避”,躲避 
   4、箪:竹筐 5、蹴:用脚践踏 6、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7、乡:通“向”,从前 8、何加,好处。 9、恶:厌恶。 
   10、辩:通“辨”,辨别。 11、义:正义或仁义。 12、勿丧:不丢掉,不遗失。丧:遗失 
   13、万钟:万钟的俸禄,形容位高禄厚。 14、贤者:有道德的人。 
   15、苟得:苟且取得,本文指:“苟且偷生,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
   三、重点句子翻译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信念,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对于优厚的俸禄如果不问他合不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
   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以前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