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课件共24+16张,教案约890+690字。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古代诗歌四首(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代诗歌四首》,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2.诵读《观沧海》,想象画面,结合写作背景,探究景物中所蕴含的情感。
  3.诵读《次北固山下》,品味诗人描绘北固山景象的精妙,理解诗人情感。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诵读《观沧海》,读出宏大景象与雄心壮志。
  2.诵读《次北固山下》,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传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1.结合写作背景,深入理解沧海景象中蕴含的豪迈情感。
  2.结合关键词句,品味诗人对北固山景象的精妙描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新课导入 由与本课四首诗有关的故事讲述引入。
  学生活动:
  自主诵读四首诗歌,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初步感知这四首诗分别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景象。
  在诵读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并形成对四首诗的初步整体感受。
  《观沧海》
  学生活动:
  自主诵读诗歌,划分节奏,读出韵律。
  教师可以继续组织诵读活动,指导学生读出二二拍节奏。
  学生活动:
  给诗歌题目添加要素,扩写题目,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示例:秋天,曹操登上碣石山观沧海的所见所想。
  学生活动:
  圈画诗人观海时的所见与所思,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笔下景物的特点。
  学生活动:
  结合诗人身份及写作背景,探究景
  ……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古代诗歌四首(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地朗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天净沙•秋思》,把握作品中寄寓的情感。
  2.理解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学习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诵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天净沙•秋思》,感受作品中寄寓的情感。
  教学难点:
  探究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学习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新课导入 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连接诗人王昌龄,进而引入新课。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学生活动:
  自主诵读诗歌,比较感受诗歌韵律,推断诗歌的内容。
  提示:可运用前两首诗的阅读经验,读出这首七言绝句的节奏并结合对词语的理解推断诗歌内容。
  学生活动:
  分类梳理诗歌中的词语,在诵读中把握诗歌内容与诗人的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龙标”“五溪”“夜郎”等地名,以及“杨花”“子规”等意象,初步理解并读出诗歌的情感基调。
  学生活动:
  拓展阅读借明月抒发怀人之情的诗句,探究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