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200字。
获得教养的途径
一方面,鉴于相当大比例的高一学生对于“教养”的认识存在误区,应当重视本专题学习的“反拨性”功能;另一方面,教学应当首先立足于课程内容。
【教学目标】
    1.《教学参考书》P38。
    2.“彻底、清晰、明确地领会”《劝学》《师说》。
【学习方法】
    研读基础上的“问题探讨”。
一、课前预习要求:
    1.作者在文中提出了哪些问题或观点?(勾画关键词)
    什么是真正的修养?
    获得教养的最重要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
    通过读书获得教养为什么要和“个性”、“人格”联系起来。
    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是什么?(读杰作。)
    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能实现阅读目的?
    夏复阅读同一本书会读成“另一本书”。
 二.将自己初中阶段的“借书证”复制一份,同桌交换,请同桌为你做个“阅读类型分析”,
  自己完成”自我阅读建议”。
  导入参考:
      “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黄山谷)
      “阅读它必须是一个以经典阅读为基础的阅读,才可能是一个理想的阅读。-----我想,一个孩子理想的阅读应该从这个地方开始。”(曹文轩)
二、学习过程
    1.第1段中,作者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教养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如何理解这种矛盾?
    2.如何理解“世界文学”?(读书不是为了“散心消遣”)
    3.通过读书获得教养和“个性”、“人格”联系起来,作者倡导怎样的读书观?
    4.如何理解“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中“自己的价值”是什么,“杰作的真正价值”是什么?
    5.作者用什么例子证明“唤起新的共鸣”这种体验?(例证法)你是否有“经典重读”的经历,说说你的体会。
    6.结合同桌为你做的“阅读类型分析”,看看你是否拥有自己的“文化偶像”?阅读完全文,你是否理解“经典的力量”,是否感受过这种力量?(请写在书眉处)(①根本的理由也许
是,你的生命与他的生命,有某种同构关系,他是你精神血缘上的前辈姻亲。“读书需痛痒相关”。②青年人稚嫩的目光常常产生偏差,误以为是出身、财富、文凭、机运使有的人超乎一般,其实历尽沧桑的成年人都知道,最重要的是自身生命的质量,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
    通过学习,了解阅读经典对获得教养的意义以及论述性文章中观点的形成。
三、活动设计
    1.有人认为,读书能获取知识,但不一定能铸炼智慧,有文化未必有教养;常言说“开卷有益”,有人却认为“开卷未必有益”;人们通过读书求知,古人却又告诫“尽信书不如无书”……你认为应当怎样分析这些问题?请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列出你的理由。
    2.在推荐的10本经典中选择两本,作为自己获得教养的经典。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