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7830字。

  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自主检测语文试题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7分)
  【导语】这篇小说通过树生与海崽的军旅故事,在边防巡逻的艰苦环境中展现了军人坚韧不拔的精神。文本一以细腻的笔触刻画高原环境的严酷与士兵的成长,而文本二则以墓园场景收束全篇,暗示海崽的牺牲。小说巧妙运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理,通过“雪莲花”“国旗”等意象象征军人信仰与家国情怀,在常态与极端境遇的对比中,凸显军人崇高的使命感与奉献精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徒步走到终点(节选)
  西元
  营长树生从橱子里找出背包,认真地装了几样东西。他拿起那只布面文件盒,端详了一会儿,小心地把文件盒一同装进背包里。政委说:“派辆车吧!”树生嘴角动了一下,没说什么,只是摆摆手走出了办公室。树生要到两百多公里外的一个地方看看海崽。他徒步走着,不少路过的卡车司机向他招手,他都拒绝上车。
  (甲)
  海崽的老家在大海边的一个小镇子上。镇子面朝海面,背靠终年郁郁葱葱的小山。海风湿湿的,夏季墙壁上会结出一层薄薄的水珠。初上高原的日子,海崽觉得这里的空气是火辣辣的,肺子、气管、喉咙、舌头、嘴唇统统给风干了,好似晒干的鱼,每呼吸一口气,都像有条锯子在胸腔里拉过一遍。好多次梦里醒来,海崽都觉得不可思议,自己早已离开家乡十万八千里,来到了一个世界上最荒凉的地方。这里的天空蓝得发紫,远处的雪山纤毫毕现,仿佛就在眼前,可实际上却在几百公里之外。
  树生的嘴角微微抽动了一下。那天新兵训练结束后,海崽对班长说,他受不了部队生活,要回家,否则……。树生和他谈了好多回,花了很多精力。海崽说自己怕,怕班长,怕战友,怕干部,怕营房,怕黑夜,一切都怕,就是想离开,回海边去。后来有一天,海崽真的跑了。他身无分文,在一百多公里外的长途汽车站被找到了。树生狠狠地在海崽屁股上踹了一脚,关了他三天禁闭。
  十月的一天,山脊一线的观察点都走了一遍后,队员们排成一线向一号山口处攀爬。海崽有些犹豫要不要踩在营长的肩头上。树生看了他一眼,鼓励道:“小伙子,放心踩,要踩实了!”接近山顶,山风骤然变大,使得人的身体变得轻飙飙的,像风筝一样歪歪斜斜要飞起来。虽说脚上穿了羊毛防寒靴,但脚还是最脆弱的地方。海崽脚尖开始疼痛,仿佛被锤子砸上了。后来脚掌麻了,渐渐失去知觉。强风夹带着沙子一样的雪粒,打在脸颊上,好似万千钢针刺在皮肉上。外面严寒如刀,防寒迷彩作训服下面却很快涌出一层热汗,蒸汽顺着脖子和手腕向外冒,内层衣物湿漉漉地贴在皮肤上。但海崽知道不能停下来,每次出发前,班长都会重点强调。只要一停下来,这层热汗就会瞬间变成一层凉水,甚至是薄冰,冷冷地覆在身上。钢枪枪身在你拼尽全力攀登时一下一下狠狠撞击着胯骨和屁股,像个脾气暴躁的兄弟。你更不能徒手去摸它,否则会被粘掉一层皮。海崽听说,过去军用水壶必须放在大衣下,贴在胸前或肚子上,要不过不了多久,里面的水就要冻实心儿,一滴也休想倒出来。直到去年,上级给配发了边防巡逻水壶。这东西是钛合金的,双层保温,带肾形饭盒和叉勺一体的餐具,能保证一天都喝上带热乎气儿的水,饭盒还能架在火上加热。海崽简直是太爱它了。
  中午时分,巡逻队到达山顶。这里是观察点东侧一处平坦的高地。四周的山峰连绵起伏,一望无际。太阳在头顶正上方,天空又高又远,蓝得让人发慌。刺眼的光线在雪白山峰上随着狂风飞舞,好似金色的波涛。树生在附近察看了一番,没有任何异常情况。于是,他让队员们摘下护目镜,站成两排,中间展开一面国旗,留了张合影。尽管想象过很多回,可当国旗在大风中展开的那一刻,海崽的身心还是为之一振。夹着呼呼的风声,海崽听到树生喊:“海崽,我当初踹你一脚,是要你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要做个硬骨头的好兵!”
  (乙)
  树生用双手捂住脸,掩不住嘴角的抽动。树生仿佛做了一个梦,那一天的天空是铅灰色的,密密麻麻下着灰色的冰雹。有几个战友被困住了,于是树生和大家冲进冰雹里把他们拉回来。拳头大的冰雹打在身上竟然不疼,焦急之中,身体麻木了。胳膊、头发湿漉漉的,沾满了黏糊糊、热乎乎的东西。这时,有人大喊:“还有人落在后头了!”于是,树生猛地扭过头,向铺天盖地的冰雹里望过去,但灰蒙蒙的什么也看不见。于是,有更多的战友呐喊着冲进去,冰雹漫天飞舞。树生还记得自己喘着粗气,焦急地抬着一个战友的腿,战友的迷彩服和靴子上有一块一块血迹,身体竟然真的像沉重的岩石。那个画面,树生这辈子都不会忘记,一个身影张开双臂跑进冰雹里,像一只拥有矫健翅膀的鹰冲向风暴,那翅膀在奋力扇动,替他挡住了迎面砸来的冰雹……
  树生这时还不知道,文件盒里有一封信,信中写着——
  海崽:
  这封信是我让你姐代我写的。
  你的来信我知道了。如果哪天留不下,也莫难过了,回来就好。你已经去那苦地方十年了,心里头该透亮了。……要是能继续干下去,可称了你的心愿,爹和你姐都打心眼儿里欢喜。听说有任务落下来了,还是想对你说一句,你是国家的人了,只要是国家需要,都要卖力去做,甭惦记家里。
  (有删改)
  文本二:
  树生走了五天五夜,来到了一个由红砖墙围起来的地方。这里大门敞开,无人看守,但行人无不心怀虔敬,经过的车辆鸣笛三下,降低速度慢慢通过。树生坐到一块墓碑前,用手掌擦了擦,放上一枝白色的雪莲花,点燃三支烟,连同文件盒一起放在石台上,他的嘴角微微抽动了一会儿,说道:“海崽,我来看你了……”
  (有删改)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中的“踹一脚”和“关禁闭”,既是树生对海崽的惩罚,也是他对海崽的关爱,希望海崽能认识错误并成长。
  B. 文中树生“嘴角抽动”与《荷花淀》中水生嫂“手指震动”的笔法相似,都通过细节描写折射人物内心波澜。
  C. 文中“行人无不心怀虔敬,经过的车辆鸣笛三下,降低速度慢慢通过”暗示墓园安葬着令人尊敬的人物。
  D. “雪莲花”与《百合花》中“白色百合花被子”同是人物精神的象征和军民情谊的见证,体现“物象人格化”的手法。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同是人物精神的象征和军民情谊的见证”错,“白色百合花被子”是军民情谊的见证,而文本二中的“雪莲花”主要是对海崽的祭奠和敬意的象征,没有体现军民情谊。故选D。
  2.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小说准确把握边防生活紧张艰险的特点,节奏紧凑明快,使读者始终保持强烈的阅读期待。
  B. 小说中军营、海岛、高原和墓园等场景,营造氛围,既感染读者,也感染作品中的人物。
  C. 小说中的文件盒作为主要线索,贯穿全文始终,串联情节,使小说的结构更加完整紧密。
  D. 小说人物语言契合身份,如营长树生的言辞严厉,斩钉截铁,饱含对年轻战士的期待与关怀。
  3. 有人评价“小说在常态和艰险的双重境遇中,书写家国意志和崇高信仰的深沉力量”,请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二,谈谈你对这句话中“双重境遇”的理解。(4分)
  4. 文本二是原属于文本一中的一段内容,若要将其还原,你认为应该放在甲处,还是乙处?请简要说明理由。(7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导语】这篇散文以“故乡认知”为线索,展现了作者从疏离到认同的情感嬗变。通过福州方言、三坊七巷、闽江等意象,层层递进地解构了故乡的文化密码。文章巧妙运用科学理性与人文情怀的碰撞,在林则徐、严复等历史人物的映照下,完成对地域文化的祛魅与重构。大量设问句构成思辨张力,达成对现代人乡土情结的诗意诠释。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故乡的纹路
  很长一段时间,“故乡”在我心目中并不是一个情深义重的概念。故乡的景象、习俗、食物和乡音汇成了地域文化。然而,地域文化会不会成为放眼四方的局限?【甲】我倾心于万物的普遍意义,对于地域之分相当迟钝,记住水的分子式是H2O即可,加上一个“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