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45题,约26770字。

  2026届高三年级统练一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第Ⅱ卷以及附加题三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Ⅰ卷(共33分)
  一、语言应用。(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宣纸,始于唐代,距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因经久不脆、吸水润墨、不蛀不腐等特点,“轻似蝉羽白似雪,抖似细绸不闻声。”一张张(   )的宣纸,经历代文人墨客之手,让无数古籍珍本、名书名画保存至今,(   )着千百年来的中华文化。
  宣纸的制作技艺,也传承至今。从一株树到一张纸,宣纸的华丽蜕变,每招每式都需要工匠们(   )的精湛技艺。“水深火热”是宣纸的两大关键环节。。用竹篾编成的纸帘在浆水中上下左右摇晃,一捞一提、一深一浅,两个捞纸工需要高度(   ),才能保证每张纸的厚薄均匀、质量优良。好的宣纸,听而声音柔和,看而纯净透光,拿起薄而轻盈,抻而不破,用时润墨不变形。
  宣纸的保存时间可达千年,故而有“纸寿千年”的美誉。而如今,它成为延续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2008年,文渊阁《四库全书》的原大影印工程启动,历经6年完成,再现了古籍的精美神韵。2022年7月,精美的原大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整套入藏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与目前尚存于世的文津阁、文溯阁、文澜阁三阁部分真本首次同台展示。
  跨越千年,宣纸以更精彩的姿态,飞入寻常百姓家,让经典古籍也得到更好的传承。这不再只是一张纸,而是一把宣纸扇、一份宣纸请柬、一个宣纸平安符、一次宣纸研学、一场酣畅淋漓的宣纸写生。这张中国传统文化的名片,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慕名而来。带着古人的智慧,结合新质生产力,这个千年瑰宝也在不断向新而行。
  节选自2024年5月1日《光明日报》
  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薄如蝉翼    承载    日积月累    协调
  B. 晶莹剔透    承托    积少成多    和谐
  C. 晶莹剔透    承载    日积月累    和谐
  D. 薄如蝉翼    承托    积少成多    协调
  2. 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水深”,就 晒纸;火热,则是“捞纸”
  B. 火热,就是晒纸;“水深”,则是“捞纸”
  C. “水深”,就是“捞纸”;火热,则是晒纸
  D. 火热,就是“捞纸”;“水深”,则是晒纸
  3. 下列选项中,对原文句子修改最为正确的一项是(   )
  A. 宣纸以跨越千年的更精彩的姿态,经典古籍得到更好的传承,飞入寻常百姓家。
  B. 跨越千年,宣纸得到更好的传承,经典古籍以更精彩的姿态,飞入寻常百姓家。
  C. 经典古籍跨越千年的更精彩的姿态,宣纸得到更好的传承,飞入寻常百姓家。
  D. 跨越千年,宣纸让经典古籍得到更好的传承,也以更精彩的姿态,飞入寻常百姓家。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空,薄如蝉翼:形容事物非常薄,像蝉的翅膀一样轻薄,常用于比喻物体的单薄或脆弱性。晶莹剔透:形容器物精致、光亮通明且结构细巧,常指宝石、玉器或冰雕等透光材质的视觉效果。根据上文“轻似蝉羽白似雪”可知,此处语境是形容宣纸的轻薄,应用“薄如蝉翼”。
  第二空,承载:指承受、装载;指抽象事物。承托:指支撑、托住;多为具体物体。与“中华文化”搭配,为抽象事物,应用“承载”。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早期文化是一种礼乐文化。礼和乐相互配合,用以治理国家,保持社会的和谐安定,这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它的内容是“序”,也就是维护社会秩序、社会规范;“乐”是内在的熏陶和感发,它的内容是“和”,也就是调和性情,使人保持和谐悦乐的状态,生动活泼,充满活力和创造力,进一步达到人际关系和谐以及人与整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