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8140字。

  2025年秋季学期2026届(高三)8月阶段性检测
  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注意:
  1.在答题卡上按题目序号完成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别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3.答题卡的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解答题必须使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作答。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是改进文风的首要问题。针对上面所说的不良文风的三个字[注],我想另外提出三个字,就是短、实、新。
  一是短。就是要力求简短精炼、直截了当,要言不烦、意尽言止,观点鲜明、重点突出。能够三言两语说清楚的事绝不拖泥带水,能够用短小篇幅阐明的道理绝不绕弯子。古人说“删繁就简三秋树”,讲的就是这个意思。毛泽东同志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起草的碑文,只有114个字,却反映了一部中国近代史。1975年,邓小平同志负责起草周恩来总理在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报告,只用了五千字。后来谈到这件事的时候,邓小平同志说:“毛主席指定我负责起草,要求不得超过五千字,我完成了任务。五千字,不是也很管用吗?”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也有许多短小精干、言简意赅、思想深刻的文章、讲话。鲁迅先生说过,文章写完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现在,不少地方和部门按照中央改进文风会风的要求,提出以“能少则少、能短则短、能精则精、能简则简”为原则,尽可能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这“三短”,就是我们应当大力倡导的风气,
  当然,也不是说长文章一概不好。有内容、有见解的长文章,人们也是喜欢读的。文章长短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宜短则短,宜长则长。要坚持内容决定形式,有些非长不可、篇幅短说不明白的事情则可以长些。《庄子》上有这样几句话:“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意思是说,野鸭子的腿虽然很短,给它接上一截它就要发愁;仙鹤的腿虽然很长,给它截去一段它就要悲伤。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写文章。就今天来说,把“野鸭子的腿加长”的文章太多了,提倡短文章、短讲话、短文件是当前改进文风的主要任务。
  二是实。就是要讲符合实际的话不讲脱离实际的话,讲管用的话不讲虚话,讲有感而发的话不讲无病呻吟的话,讲反映自己判断的话不讲照本宣科的话,讲明白通俗的话不讲故作高深的话,这就要求我们的文件、讲话和文章,力求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分析问题要客观、全面,既要指出现象、更要弄清本质;阐述对策要具体、实在,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实事求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是则是、非则非,不夸大成绩,不掩饰问题。要深入浅出,用朴实的语言阐述深刻的理论。要有感而发,情真意切。毛泽东同志笔下的愚公、白求恩、张思德,我们今天记忆犹新,就是因为这些人在他的心灵深处产生过激烈震荡,所以讲出的话饱含深情、富于哲理,能深深植入人民心里,引起共鸣。
  这里需要说明,一些关于党和国家工作的总体性要求,事关全局,事关党和国家前进方向及政策连续性,事关党的团结和社会稳定,需要在重要文件和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这和形式主义的套话、穿靴戴帽是两回事。
  三是新。就是力求思想深刻、富有新意,正所谓“领异标新二月花”。如果一个文件、一篇讲话毫无新意,那么制定这样的文件、作这样的讲话还有多少意义呢?可以说,能不能讲出新意,反映一个领导干部的思想水平、理论水平、经验水平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这里所说的新意,既包括在探索规律、认识真理上有新发现、前人没有讲过的话,又包括把中央精神和上级要求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结合起来,在解决问题上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的话;既包括角度新、材料新、语言表达新的话,又包括富有个性、特色鲜明、生动活泼的话。需要指出的是,讲出新意,并不是要去刻意求新,甚至搞文字游戏。更不能背离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背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去标新立异。
  (摘自习近平《努力克服不良文风  积极倡导优良文风》)
  材料二:
  记述的境界,如科学文字、法令文字及其他的诠释文等,都以使人理会事物的条理、事物的概况为目的。而要使人理会事物的条理、概况,就须把对象分明地分析,明白地记述。所以这一方面的修辞总是消极的,总拿明白做它的总目标。而要明白,大抵应当:(1)使它没有闲事杂物来乱意;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指出写文章要简练,这与毛泽东《反对党八股》中批判有些文章冗长、空洞无物的目的一致。
  B. 材料一引用《庄子》的“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意在说明文章长短应根据内容而定,宜短则短,宜长则长。
  C. 材料一谈到文件、讲话和文章要实事求是,不夸大成绩,不掩饰问题,这体现了古人所说的“修辞立其诚”,即坚持真实性的原则。
  D. 材料二中消极修辞的“四端”,可以表示为: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在讨论“短、实、新”三个方面时,均对可能出现 例外情况做了补充说明,体现了思考的审慎和辩证。
  B. 材料一中引用“领异标新二月花”,这里的“新”既可指文件、讲话内容方面的新,也可指形式方面的新。
  C. 材料二开篇列举“科学文字、法令文字及其他的诠释文等”,再结合下文表述,可推知消极修辞仅适用于书面表达。
  D. 材料二多处使用了表示假设关系和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来串联上下文,思路清晰缜密,论述层层推进。
  3. 如果给材料二拟一个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话语文章 表达技巧 B. 记述的境界
  C. 消极修辞纲领 D. 消极修辞的四端
  4. 某中学实验室“注意事项”中有一条:“实验操作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请结合材料二,对这条表述加以评析。
  5. 学生写作有时存在用语造作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狭隘理解“文采”,如过分追求辞藻华丽等。请根据材料谈谈如何在写作中避免这类不良文风。
  【解析】
  【导语】两则材料探讨优良文风本质要求。材料一以习近平讲话为基础,阐述“短、实、新”写作原则,体现马克思主义文风观;材料二从修辞学出发,提出消极修辞“明白”总纲与“四端”标准,注重表达准确规范。二者视角有别,但都反对形式主义,追求表达真实有效,共同构建对优良文风的完整认知。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目的一致”错,曲解文意。材料一指出写文章要简练,主要是针对文风上“长”的问题,而毛泽东《反对党八股》中批判有些文章“又长又臭”,不仅包括冗长,还包括空洞无物等问题,二者目的不完全一致。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牙疼
  汪曾祺
  我从大学时期,牙就不好。一来是营养不良,饥一顿,饱一顿;二来是不讲口腔卫生。有时买不起牙膏,常用食盐、烟灰胡乱地刷牙。又抽烟,又喝酒。于是牙齿龋蛀,时常发炎——牙疼。牙疼不很好受,但不至于像契诃夫小说《马姓》里的老爷一样疼得吱哇乱叫。“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不见得。我对牙疼泰然置之,而且有点幸灾乐祸地想:我倒看你疼出一朵什么花来!我不会疼得“五心烦躁”,该咋着还咋着。照样活动。腮帮子肿得老高,还能谈笑风生,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