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9760字。
2025年9月高二五校联考试题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请用0.5mm黑色字迹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古诗歌诵读)。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事茶、饮茶中,由礼仪遵行、习俗认知、技能体验和艺文鉴赏而内向自省所感悟到的精神哲思,即为中华茶文化精神内核。
中华茶文化有丰厚的历史积淀,承载了历代茶人的理想情怀,展现茶人的智慧和品格。但它不是静态的,而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就某一个历史阶段来说,既承继于前代,又融于当代并通向未来。魏晋时代,赋茶以“俭约”“素业”的精神,引导社会的价值取向。唐代茶人承袭前代的“俭”,同时提出“德”与“和”的精神。宋代传承唐人“致和”的观念,提出“致清导和”之说。明清茶人多颂扬茶的“清”“明”“精”“真”精神。当代茶人重提茶德,以敬为礼、崇尚以和为贵、清为德,美真康乐,综合凝练出“和、敬、清、美、真”为中华茶文化的精神内核。
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传承、弘扬中华茶文化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中华茶文化是最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综观历史,茶叶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生理需求,中华茶文化更是滋养了人们的心灵,澡雪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中华茶文化包涵了人文情怀、淑世态度,如在婚姻的礼仪中,“三茶六礼”取自“至性不移”之意,表示爱情的坚贞不移。人们在茶礼、茶俗、茶艺等茶事活动中,饮茶、习茶,以茶为“道形一体”的媒介,饮者、事茶者沉静思绪,启迪、感悟、洗涤心灵,获得精神的成长。因此,复兴茶礼、茶俗、茶艺、茶事艺文,是培育当代人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茶文化涵养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以文化人,提升人们的人格修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源头。1200年前,中国最早提出茶道:中国存有古代茶诗词、茶画数量居世界第一,有全世界最丰富的民族饮茶习俗,现拥有一万多份茶树品种资源,茶叶的品类数量和质量居世界第一,茶叶产量从2005年起再次超过印度,成为第一产茶大国:中国茶道哲学思想体系经过千百年的积淀,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理念。中国茶,不仅是人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饮品,更蕴含着中国人崇尚自然、知行合一的精神特质,流淌在中国人的血脉之中。同时,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对外交流的一张“金名片”,将中国茶和中华文化传递至世界各地。中华茶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为进一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贡献。
一碗茶汤不但给予了人们的生理和心理感受,也融入了伦理道德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景。以茶敬长辈,明伦理:以茶赠友人,增友情;以茶待邻居,睦邻里。这些茶礼、茶俗表现出和亲、和友、和邻,和美、和乐、和谐等一系列风尚,是茶文化精神内核“和”的体现。
茶是对话交流最好的媒介。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外交场合,以茶叙的形式招待外国元首,茶已成为中国标志性的传统文化符号。中国茶,味醇而不烈,蕴含着和谐身心,和谐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精神追求;尤其是“和”的思想与当代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一脉相承,将茶的精神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对于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周智修、薛晨、阮浩耕《中华茶文化的精神内核探析————以茶礼、茶俗、茶艺、茶事艺文为例》)
材料二:
中国茶文化早期在日本主要通过三条路径逐渐流行起来。
一是茶文化典籍的外译。在众多影响中国茶文化在日传播的典籍中,《茶经》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宋朝时期,日本荣西禅师两度入宋,将茶籽和茶学典籍带回日本,其中就包括《茶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华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与不同时期的精神追求融合中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精神内核。
B.中国茶文化在日本早期的传播与发展,既离不开该国来华僧侣的大力推广,也离不开该国当局的一定支持。
C.中国茶文化为日本茶诗的创作提供了基础,日本茶诗的创作助力茶文化在日本的传播,二者之间相辅相成。
D.茶作为社交媒介与诗建立了密切的关系,说明《茶经》在日本的传播带动了中国茶文化在日本本土的发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和、敬、清、美、真”为内核的中华茶文化的形成,是我国成为世界茶文化源头的最重要原因。
B.领悟中华茶文化的思想精髓,将其融入日常生活,可以涵养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坚定人们的文化自信。
C.传承、弘扬中华茶文化具有当代意义,可见中华茶文化“和”的精神内核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方向相一致。
D.以我国基诺族凉拌茶、广西油茶和日本梅子茶泡饭为例,是为了论证《茶经》对中日茶文化具有的影响。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符合“中华茶文化精神内核”的一项是()(3分)
A.云南白族“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蕴含着对世俗的感慨和对人生的追求。
B.晚唐赵州和尚曾三呼“吃茶去”,以茶作为妙传心印的载体和明心见性的途径。
C.闽北地区的民众视“擂茶”为家珍,“喝擂茶”是当地习俗和最隆重的待客礼节。
D.闽东霞浦等地以中草药与茶团制成的茶饼“草茶”,有开胃消食、健脾提神功效。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5.当下,中国茶文化如何走向世界,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延安颂(节选)王朝柱
[张村驿指挥所]
毛泽东指着简易地图:“这次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会议开得很好,与会同志一致同意,大量消灭敌人、猛烈扩大苏区和扩大红军是三位一体的任务,战略方针是攻势防御。同时,我还建议将红军主力集中南线,出中部洛川,切断西安至肤施的交通,相机夺取中部县城。首战是即将打响的直罗镇战役。下边,请彭德怀同志部署直罗镇战役。”毛泽东说毕就近坐下。
彭德怀起身走到地图前:“目前敌方的态势是,敌军第五十七军以一个师留守太白镇,主力于十一月十七日继续沿葫芦河东进,预计十九日敌一○九师并指挥师第六三二团进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