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500字。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
语文练习
(总分:150分,时长:150分钟)
2025年9月3日,我校在组织师生观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后,开展了“铭记历史,筑梦未来”一系列主题活动,请你参与。
活动一:积累运用——启文化之旅(29分)
乘着缤纷秋色启程,邂逅诗和远方,奔赴理想篇章。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相关小题
金秋时节,我们携手漫步于九年级语文的智慧园林,在前三个单元的知识沃土中深耕细作,收获了语言的芬芳与思想的启迪。这段旅程不仅让我们领略( )了汉语的博大精深,还让我们触摸到了民族的灵魂与血脉,更在心灵的深处播下了成长的种子。
读着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树一树的花开,(pīng) ,婷婷地怒放着;读着毛泽东的《沁( )园春•雪》,我们仿佛走进了一个银装素裹的广(mào)( )天地;读着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我们仿佛穿越时空长廊,看见一位伟人“踏遍群山”、“走遍大地”的足迹。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中那“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赤子之心,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山河紧密相连。《乡愁》中的那枚邮票、那张船票、那方坟墓、那湾海峡,不仅是民族历史与祖国命运的深刻象征,更是余光中个人情感的载体。梁启超、雨果等中外现代作家或谈人生,或议社会,或论教养。从职业境界到人类良知,再从文明尺度到个人修养,为我们构建了一个人精神成长的完整图谱:当以敬业乐业立身,以正义良知立心,以优雅教养立世。范仲淹、欧阳修等古代圣贤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从人生失意到精神超脱,共同绘就了中国文人最动人的精神画卷。
(1)请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领略( ) 沁( )园 (pīng)( ) 婷 广(mào)( )
(2)语段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3)请从你初中课文中选一篇,仿照语段开头画波浪线的句子,续写一句话展示你的收获。
【答案】(1) ①. lüè ②. qìn ③. 娉 ④. 袤
(2)将“民族历史与祖国命运的深刻象征”和“余光中个人情感的载体”互换位置。
(3)示例:读着朱自清的《春》,我们仿佛嗅到了百花的芬芳,感受到了春风的温柔与生机。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领略(lǐng lüè):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沁园(qìn yuán):一般指园林名称,也常作为具有雅致、清幽氛围场所的代称,如“沁园春” 这一词牌名便与此类意境相关。
娉婷(pīng tíng):形容女子的姿态优美、端庄秀丽,也可用于描绘景物等呈现出的柔美姿态。
广袤(guǎng mào):通常用来形容土地、天空等面积广阔、宽广无边,也可泛指广阔、宏大的范围。
【小问2详解】
2. 古诗文默写。
“用典”是诗人在诗歌中常用来传情达意 写作手法。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表格。
诗歌及作者 典故 诗句 作用
《行路难(其一)》(李白) 姜尚钓鱼伊尹梦日 (3)__,_____。 表明作者对前途抱有幻想。
宗悫“乘长风破万里浪” (4)______,______。 表现诗人对抱负终能施展的坚定信念。
《水调歌头》
(1)_____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5)__?______。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把酒问月,点明饮酒赏月的内容。
(2)《_____》(刘禹锡) 化用“闻笛赋”与“烂柯人”两个典故。 (6)_____,_____。 表达对旧友的悼念,抒发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综合运用(共10分)
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出自《周易》,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无止息,而君子处事,也应该像天道那样,刚毅坚韧,持之以恒,努力奋进。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请围绕“自强不息”这一中华传统美德,完成下面的活动。
(1)下面是活动计划表,请你补充设计空缺的活动形式。
活动环节 活动形式 活动目的
探究内涵 举办一期知识竞赛 学习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格言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