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0220字。

  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5年毕业季,一则关于四川美术学院本科毕业生作品的新闻,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一件苦行僧式的油画毕业作品《祷》被传以28万元售出,后经媒体报道,作品被藏家以近六位数价格收藏。抛开价格,我更关注创作本身:在这个AI图像生成只需数秒的时代,为何仍有年轻人选择耗费数月甚至经年,以肉眼可见的细腻笔触去追逐极致的视觉真实?这种超写实主义的创作路径,究竟是艺术史上的返祖现象,还是暗藏先锋性的当代宣言?
  极致写实是否已被时代抛弃?
  要理解这种选择,我们必须穿越艺术史的镜廊。自文艺复兴的曙光中,15世纪布鲁内莱斯基的线性透视法与达•芬奇的解剖学研究,将绘画从神性叙事拉入理性观测的轨道。16世纪瓦萨里在《艺苑名人传》中建构的艺术进步史观,将写实技艺的精湛程度奉为衡量伟大的圭臬。及至19世纪巴黎美术学院,安格尔与德拉克洛瓦的论战纵使围绕线条与色彩展开,其根基却从未离开对造型能力的绝对崇拜。写实训练成为艺术家不可绕行的基座,它既是理解空间、光影、物质属性的科学路径,亦是认知世界的基本语法——即便现代主义的爆破者毕加索与马蒂斯,其反叛的资本也源自早年严格的学院派写实淬炼。
  摄影技术在1839年的诞生,迫使绘画重新锚定自身坐标,当机械复制能瞬间捕获物象,绘画的“逼真”便失去了垄断地位。印象派转向稍纵即逝的光色,表现主义拥抱内在情感的狂飙,直至抽象艺术彻底割断与物象的脐带。正是在这样的裂隙中,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照相写实主义显露出其深刻的当代性——查克•克洛斯巨幅肖像画中刻意保留的网点痕迹,并非对摄影的臣服,而是对大众媒体视觉垄断的冷峻质询。当图像沦为消费社会的速朽符号,极致的手工绘制恰恰构成一种沉默的抵抗。
  当下选择这条“苦行僧”之路的年轻艺术家,其动因远比表面看来复杂深刻。美术学院体系在全球范围内的延续性,使素描与写生仍是不可撼动的“硬功夫”训练,它锻造的不仅是技艺,更是观察的锐度、思维的逻辑与心手合一的专注力——这观察本身,从最初级的阶段起,便被赋予了超越机械复制的使命。
  教室里常在耳畔回响的是这样一句话:“我们并非完全写实,要加入自己的理解。世界在你眼前,应与他人不一样。”这揭示了写实训练的深层内核:它要求精准地“看”世界,却绝非被动地“抄录”世界;它锤炼的是将视网膜接收的客观信息,经由心灵的主观能动性,转化为独特视觉语言的能力。从塞尚对结构的几何重构,到梵高笔下燃烧的星空,大师们的轨迹早已昭示:绝对的“像”是起点,而非终点;伟大的写实,其精髓在于“看”的方式而非“画”的结果。
  在更深层面,这种选择本身即是一种观念实践:当算法推送与短视频切割着现代人的时间与注意力,一幅需耗费数百工时的超写实作品,以近乎行为艺术般的“时间显形”,对抗着即时满足的速食文化。当AI生成图像模糊着真实与虚构的边界,一笔一画的手工痕迹,倔强地重申着“肉身在场”的价值——那画布上纤毫毕现的纤维或金属反光,不仅是视觉的奇观,更是存在主义的宣言:这是人类的手、人类的眼、人类的时间在物质载体上的永恒镌刻。
  围绕作品售价的讨论折射出一个深层矛盾:在AI图像生成技术日益成熟、可高效产出视觉内容的当下,却有藏家愿意为一位青年艺术家耗费数月的手工创作支付相对高昂的价格。这一选择具有象征意义:它反映了在数字复制品泛滥的环境中,凝结着人类劳动时间、带有独特手工痕迹和创作过程温度的原作,其稀缺性价值被重新认识。这是对艺术创作中“人的维度”的再次确认。
  (摘编自何乐为《AI时代,苦行僧式创作还有出路吗?》)
  材料二:
  在某种意义上说,大语言模型相较于真实的网络作家更像“拟人”,前者拙劣地模仿人类,又处处暴露出与人类情感理性相悖的痕迹。当下的AI写作背离了“交互性”这一网络文学精神,呈现出:“反连接”的特质,这种“反连接”具体体现为文学传统的失联、情感模拟的失败以及共识场域的失效。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中介绍的《祷》这幅作品属于超写实主义风格,其创作路径引起了人们的争议,有观点认为这是艺术史上的返祖现象。
  B. 材料一中在提到写实时,认为写实中要有自己的理解,要与他人不同,要学会精准地“看”世界,然后转为独特的视觉语言。
  C. 材料一中藏家愿意支付高昂的价格收购《祷》,这反映了在AI创作泛滥的今天,还是有人看重凝结着人类劳动价值的手工作品。
  D. 材料二中指出AI创作的文学作品无法产生代入感,这是AI创作无法克服的难关,它也不能表达细腻的情绪,无法产生情感的共鸣。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首段运用了一系列的疑问句,表现了《祷》这幅作品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这样安排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
  B. 材料一第⑥段中运用“从……到……”这个句式,将塞尚和梵高联系起来,表达了写实的精髓依然在于“看”的方式的观点。
  C. 材料一的标题针对社会现象提出了大家都关心的问题,然后作者在文章里运用大量的材料进行了解答,指出了人类创作的价值。
  D. 材料二先总体概括了AI在文学创作方面的缺陷,然后又分别分析了产生这种缺陷的原因,最后总说得出结论,重申了AI创作的缺陷。
  3. 如果给材料二拟一个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AI文学创作的利与弊 B. 浅谈AI文学创作
  C. AI文学创作中的情感表达 D. AI文学创作的“反连接”特质
  4. AI模仿李白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写出了“举杯邀清风,落笔思乡情”,请结合材料二评析AI所写的诗句。
  5. 现今,社会上各行各业利用AI进行创作的现象非常多。请结合材料中AI写作的特点,谈谈人类的独立创作还有意义吗?
  (二)现代文阅读Ⅱ(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龙关战事(节选)
  周诠
  夜里,徐昆躺在炕上,梦见他在巍峨的龙关长城上行走,看见一个日本军官笑眯眯地向他走来,两人握手的时候,日本人的胳膊突然变成一条蟒蛇,往自己脖子上盘绕,徐昆拼死挣扎,嘴上连骂三声,才从噩梦中醒来。
  “徐团长,你咋了?做梦啦?”孟排长问。
  “一做噩梦就骂人,老毛病了。”徐昆下地倒了口水,喝下去,发紧的嗓子舒服了些,重新躺到炕上,伸手去拉灯绳,就听到门外响起凌乱的脚步声,肃杀感瞬间挤进了破败的小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