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题,约22940字。

  2025-2026学年高二(上)月考语文试卷(9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1.高三的学长即将去北京读心仪的大学,作为临别赠言,你不会选择以下哪一句诗句?(  )
  A.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B.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C.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D.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2.在《祝福》角色分析会上,导演要求演员们从社会批判角度理解人物。以下哪位演员的理解最符合鲁迅“揭露病态社会”的创作意图?(  )
  A. 饰演祥林嫂的演员说:“我要演出她捐门槛时的虔诚,表现底层人民对封建迷信的盲目信奉。”
  B. 饰演柳妈的演员说:“我要用关心祥林嫂的语气来传播阴司惩罚,展现封建思想对普通人的毒害。”
  C. 饰演鲁四老爷的演员说:“我要通过严格的礼仪举止,塑造一个恪守传统的知识分子形象。”
  D. 饰演短工的演员说:“我要用玩世不恭的表情说‘老了’,表现劳动人民对生死的无畏。”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8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对蔡澜①的态度是对意义、责任和自由的自我投射
  二湘
  中国有句老话,盖棺定论,但显然,蔡澜先生去世,世人并没有达成一个一致的定论,而是又一次分裂了。一边是无数人转发他谈衰老、谈人生、谈感情的金句,感叹人家活得多通透。一边是一些人认为,蔡澜的言论看似豁达洒脱,其实格局狭小,缺乏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缺乏对女性的尊重。
  对蔡澜的态度,不仅是对一个公共人物的评判,更是在审视我们自己。对他的喜爱或批评,照出了我们内心深处的矛盾:有人追求意义、责任、理想,对世界抱有改造的愿望;还有人更看重个人体验、自由、享乐,倾向于接受世界的荒谬性和不可控。
  赞赏蔡澜的人很多,但他们未必真的活明白了,而是太累了。大家都压力山大,对躺平、看破的态度有天然的共鸣,蔡澜的通透似乎正好戳中他们的情绪痛点。
  韩炳哲在《倦怠社会》里这样剖析当代个体:“新自由主义体制产生了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它不再依赖于他者的剥削,而是建立在自我剥削之上。这种方式比外部剥削更高效,因为它伴随着一种自由的感觉。剥削者与被剥削者是同一个人,受害者与施害者在一个个体中重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