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0920字。
初2027届2025-2026学年度上期消化作业(一)语文试卷
(本卷共四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1945年8月15日,重庆街头人头攒动。当广播里传来日本投降的消息时,整个山城沸腾了。胜利的宣言如惊雷般振聋发聩,人们纷纷翘首望向广播塔的方向,有人甚至爬上屋顶,只为听得更真切些。
在这历史性的时刻,报社编辑部的灯光彻夜未熄。老编辑将这段历史郑重地juān刻在头版社论中:“中国人民用血肉之躯铸就的胜利丰碑,永远不容rǔ没;日军惨绝人寰的暴行,必将受到正义的审判!”为了这篇社论,他一丝不苟,字斟句酌,仿佛每个字都承载着千钧重量。与此同时,前线传来捷报: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连续收复多处失地,胜利的号角凌空长鸣。
①这段光辉的历史,不仅被庄严地载入史册,更深深铭刻在亿万人民的心中。它用铁一般的事实宣告:②珍贵的和平需要共同守护,民族的尊严必须坚决捍卫。③今日,我们回望这段峥嵘岁月,依然激动得热泪盈眶。④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我们肩负重任,奋勇前行。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翘( )首 凌( )空 juān( )刻 rǔ( )没
2. 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振聋发聩 B. 惨绝人寰 C. 一丝不苟 D. 摧枯拉朽
3. 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成分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句①中“载入、铭刻”作谓语。
B. 句②中“珍贵”作主语。
C. 句③中“热泪盈眶”作补语。
D. 句④中“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作状语。
【答案】1. ①. qiáo ②. líng ③. 镌 ④. 辱 2. A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翘首(qiáo shǒu):抬起头来(望)。
凌空(líng kōng):高高地在空中或高升到空中。
镌刻(juān kè):雕刻。
辱没(rǔ mò):玷污;使不光彩。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振聋发聩:意思是发出巨响,让耳聋的人也能听到,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之人。与文段中“如惊雷般”语义重复,可改为“响彻云霄”,或去掉“如惊雷般”;
4. 夸张在文学作品中很常见,它可以是扩大,如对“梦想”的夸张——那眼神,比远方还远。可以是缩小,如对“心胸”的夸张——他的心胸比针眼还小。还可以是超前夸张,如对“医术”的夸张——张医生还没问诊,病人的病就好了一半。请你从备选主题中任选一个,运用夸张的手法写一句话,句式不限。
备选主题:英雄 贫困 名师
我选( )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部分:阅读分享会——追寻信仰的足迹
5. 在分享会上,小依展示了《红星照耀中国》《红岩》中的细节。下列表述中,人物与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贺龙(《红星照耀中国》)——他的个人感召力极大,在“哥老会”中的名声遍及中国,多次将哥老会的成员收编进红军。
B. 朱德(《红星照耀中国》)——国民党空投传单悬赏捉拿他,他却命令将传单保存起来,用背面印红军的宣传品。
C. 江姐(《红岩》)——在狱中得知丈夫遇害的消息后,她将巨大的悲痛转化为更坚定的斗争意志。
D. 小萝卜头(《红岩》)——传递狱中《挺进报》,在各个牢房间传递着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消息和情报。
6. 在对比阅读中,同学们试图寻找两本书中革命者面对“困境”与“选择”的共通之处。下列对相关情节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面对严重的粮食短缺,《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军战士和《红岩》中的狱中难友,都曾以发动绝食罢工作为最主要的斗争手段。
B. 无论是《红星照耀中国》中红军将领放弃原有的优渥生活投身革命,还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