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题,约19160字。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高三语文试卷
  一、阅读(69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移动互联网霸占人们视线的今天,读书越来越成为一件奢侈之事。而阅读经典名著,似乎更是奢侈中的奢侈。一般来说,读经典名著要比阅读“快餐文学”更费时、费力。然而在真正爱读书的人眼中,名著是永不过时的珠宝,无论何时,都有其独特价值。
  “我还是喜欢读一些年轻作家写的小说。经典名著是在上学的时候老师要求读的,自己很少主动去看。”正在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挑选购书的小刘这样告诉笔者。
  像小刘一样,现在有很多读者认为,经典名著所写的都是“过去的事情”,与我们眼下的生活之间有隔膜、文化上有差异。而且很多名著不仅篇幅巨大,文字还很晦涩,读起来需要很长的时间,这似乎与现代人处处追求高效的理念及碎片化阅读习惯背道而驰。
  对此,在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就读的范颖却有着不同的理解:“阅读是为了让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更为丰富,所以不应该把有限的读书时间浪费在那些并不值得一读的书上。就像我的朋友让我推荐书目时,我都会从名著经典中挑出来给大家选择。”
  所谓“经典”,是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也就是在历史长河中经历过淘汰、接受过众多读者检阅的作品。阅读一本经典,即便没能让你收获良多,也至少不会“添堵”。所以,从经典入手开始阅读,对那些真正想要“高效”阅读、收获真知的人来说,反而是最节约时间、性价比最高的。
  清华附中语文教师姜健说,阅读经典能够给学生带来的价值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名著培养阅读文字的能力。“现在是一个碎片化的时代,学生需要静下来。只读短、平、快的东西无法让他们的语言能力得到充分锻炼,而经典名著则是很好的学习范本。”
  除了教师,很多家长也鼓励孩子多阅读名著经典。北京市民李女士是一位母亲,她也认为让学生多阅读名著经典是很有实际价值的:“语言的教育更多是靠熏陶吧,要有输入才有输出。所以我会给我的女儿买一些名著经典来阅读,比如‘四大名著’之类的,我想对她写作能力的提高肯定是有帮助的。”
  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写作能力,姜健认为阅读经典更重要的作用在于能丰富孩子们的世界观。“学生开始阅读名著的时候,可能是会有困难的,但这是在打底子,至少是可以延展学生的视野。现在孩子们对世界的了解还是很浅,而经典可以让孩子们与历史连接起来,拓宽他们生命的广度和深度。”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认为,“谁也回不到过去,生活方式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使得人们的表达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但是好的东西总是有价值的,应该借鉴,不应该放弃”。可以说,经典著作正是不同时代、不同文明下的人文智慧结晶,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源泉。将不同时代的经典著作排列起来,我们甚至可以看到整个人类社会的演变。特别是本民族的经典名著,其中留存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命脉,对我们树立文化自信、建设和谐社会大有作用。中华民族的经典著作灿若星辰,“仁义礼智信”这些精神至今仍能对国民精神起教化作用,与现今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以贯之。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阅读名著的当代价值》)
  材料二
  这个暑假,初二学生淼淼要完成的阅读作业是:“啃”下一部《水浒传》。“说实话,文字有些难,也不太符合女孩子的阅读兴趣。”眼见女儿淼淼随意翻了几页就把书扔在一边,妈妈灵机一动,从网上找到了有声说书《水浒传》,用另一种方式为孩子打开了阅读经典名著的路径。一周之后,对水浒提起兴趣的淼淼,开始和父母一起讨论书中的人物……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阅读方式,00后、10后身为互联网“原住民”,阅读媒介也有新变化:除了传统的纸本阅读,读屏、听书等都成为他们接触并贴近书本、接触经典的方式。不仅如
  1. 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在很多读者不喜欢读经典名著,这和互联网时代的特点有关,也和经典名著自身的特点有关。
  B. 经典名著的权威性是经过历史检验的,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阅读经典名著是最高效的阅读选择。
  C. 淼淼的妈妈为了引导孩子读《水浒传》,用网上的有声说书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这是一种成功的尝试。
  D. 现在,青少年阅读整本书是很有必要的,但同时推进整本书阅读也遇到了一些现实的困难,需要教师、家长去解决。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实中,面对经典著作,普通读者和专家学者有不同的选择。
  B. 对中小学师生而言,阅读经典名著首先是一个教学任务。
  C. 对于听书、读屏之类的阅读方式,教师主流态度是不赞成的。
  D. 影视作品对人物容貌的表现往往比文学作品更具体,但这未必是好事。
  3. 根据材料内容,下面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
  A. 空闲时间、知识水平和生活经历都制约着人们的阅读选择。
  B. 不论是读短文、时文,还是读经典名著,对学生的成长都有帮助。
  C. 推进经典名著阅读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时代特点。
  D. 如果读经典名著不能让孩子的写作能力明显提升,家长就不会支持。
  4. 请根据材料一简要归纳当今时代学生阅读经典名著 意义。
  【解析】
  【导语】这篇阅读材料围绕经典名著阅读的当代价值展开讨论,通过多角度对比呈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经典阅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材料一从社会认知、教育价值和文化传承三个维度,论证了经典阅读对语言能力、思维深度和文化认同的不可替代性;材料二则聚焦数字媒介对青少年阅读方式的影响,通过具体案例和专家观点,探讨了传统阅读与新兴阅读形式的辩证关系。两则材料形成互补,既揭示了快餐式阅读的局限性,也提出了适应时代需求的阅读引导策略。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B.“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阅读经典名著是最高效的阅读选择”错误,从材料一“像小刘一样,现在有很多读者认为,经典名著所写的都是‘过去的事情’,与我们眼下的生活之间有隔膜、文化上有差异”“从经典入手开始阅读,对那些真正想要‘高效’阅读、收获真知的人来说,反而是最节约时间、性价比最高的”、材料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阅读方式,00后、10后身为互联网‘原住民’,阅读媒介也有新变化”可知,读者有很多种,阅读喜好也多元,不能一概而论。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本一:
  信封里的儿子
  司玉笙
  那时候他不识字,班长就一笔一画地教他。时间长了,他就离不开班长了。班长问他是哪里人,他哭着说:“俺也不知道俺是哪里人,就知道家离老黄河不远,爹娘走得早……”
  班长说:“我家离老黄河几十里,爹去世得早,我娘辛辛苦苦拉扯我兄妹仨……兄弟,这队伍就是咱的家……”
  1950年秋,部队来到东北整训。入朝作战前的誓师动员大会上,阵阵口号声中,人人热血沸腾,会后纷纷写了请战书或决心书。他比葫芦画瓢地将班长的照抄下来,就是名字不一样。班长一看笑了:“刘兴根、刘敬根,念不好就念成一个人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