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2830字。
山东省2026届高三10月大联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当今世界,人工智能的浪潮正以超越想象的速度重塑人类文明的图景。在技术奇迹不断涌现的同时,全球治理的跛足而行正成为悬于人类未来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人工智能教父”杰弗里•辛顿向世界发出“超级智能如幼虎”的警示,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昭示着人类已站在文明跃迁的十字路口。
值此决定未来规则的博弈时刻,中国正以全新的治理哲学与行动体系,为全球AI治理注入东方智慧。张凌寒表示,中国方案的深层密码,在于技术赋能、风险防控、伦理引导的三位一体治理哲学。中国正构建以国家主导、社会福祉为目标,伦理深度嵌入技术架构的治理范式。当全球陷入“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二元困境,中国方案证明:技术向善不是道德口号,而是可量化、可执行、可问责的制度设计;全球治理不是零和博弈,而是通过开放共享实现的文明跃升。
当欧盟的《AI法案》与美国的“赢得AI竞赛”计划主导国际讨论时,中国正悄然将国内治理经验转化为国际规则提案。2025年7月,中国发布《全球AI治理行动计划》,提出在联合国框架下建立全球协调机制,强调多边主义、包容性和平等。
与前不久美国发布的“零和”竞争性计划形成鲜明对比,中国方案主张开源合作、技术共享和联合研究,特别关注通过AI教育、基础设施和人才培育弥合数字鸿沟。中国在算法治理方面的实践正在成为国际规则制定的资本。截至2025年6月,中国已完成1.2万项算法备案,建成全球最大算法治理数据库。
中国技术标准出海迈出实质性步伐。7月26日,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联合80余家产学研单位发布《智能体协议共建共享联合倡议》。该倡议提出通过标准化引领技术创新,以开放许可及开源模式发布智能体协议产品,促进产学研用各方共同推动智能体互联框架标准持续迭代。这种“开放共享、开源共建”模式,正成为中国标准国际化的独特路径。
记者点评: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博弈中从“实践优势”向“规则话语权”的迭代,并非简单的政策宣示,而是一套逻辑缜密、层层递进的行动组合。
其一,在战略定位上,中国清晰地将自身定位为全球协调合作机制下的“规则塑造者”,而非简单的“参与者”或“挑战者”。中国提出的方案将中国的技术实践与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诉求相结合,强调多边主义、平等参与及发展导向,通过倡导开源合作与弥合数字鸿沟,将规则竞争从地缘政治的零和博弈引向了发展议题的合作共赢,以推动构建包容、公平的多边全球数字治理体系。
其二,在实现路径上,中国正将其国内的治理探索转化为可供国际社会参考的实践依据。全球规模最大的算法备案数据库,不仅是国内监管的成果,更是未来输出算法治理标准与技术方案的数据基础。上海在深度伪造治理中采用的“生成内容溯源”制度,提供了一种兼顾创新与安全的技术落地解决方案。中国的治理智慧在如何取得创新与安全之间的平衡这个议题上,为全球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制度范本。
其三,在模式创新上,“开放共享、开源共建”的标准化路径,是中国参与国际规则竞争的深刻创见。跨国技术社区的准则、平台治理政策以及国际技术标准,构成了一种由数字生态自主演进的法律秩序。通过打造跨国开源社区和安全、可靠开源平台,推动开源合规体系建设,明确和落实开源社区技术安全准则,促进技术文档、接口文档等开发资源开放共享,形成以技术生态为基础、以产业协同为动力的规则生成新范式。
中国全球AI治理的行动路径日益清晰:技术赋能、风险防控、伦理引导三位一体。这一路径既不同于欧盟的风险规避型监管,也有别于美国的市场驱动模式,形成了独特的“中国范式”。
在技术突围方面,中国方案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思路。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 Raydicu-lous—1系统采用“小模型协同”策略,算力需求仅为传统方案的1/5,却能在机器人足球赛中击败德国队。这种“不堆算力堆智慧”的技术路线,打破了“数据规模决定一切”的迷信。针对引发争议的“骑手算法”,中国监管部门没有简单限制配送时长,而是要求平台公开“超时风险因子”计算逻辑,允许骑手基于实时路况提出调整申请。优化后骑手申诉成功率从15%跃升至68%,同时配送准时率保持92%。这种“刚性底线+柔性调整”策略,避免了“一刀切”对创新的抑制。
记者点评:中国人工智能治理路径的内在哲学可概括为一种融合技术赋能、风险防控与伦理引导的治理框架。
(摘编自张守营《算法有温度,治理见真章:中国 AI治理的全球启示————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联合国高层人工智能顾问机构中方专家张凌寒》)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同时,全球治理存在不足,杰弗里•辛顿发出警示表明,人类正处于文明跃迁的关键时期。
B.中国方案的三位一体治理哲学为解决全球“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二元困境提供了思路。
C.中国发布的《全球AI治理行动计划》强调多边主义等原则,与美国的“零和”计划不同,主张通过合作实现共赢。
D.中国在算法治理方面的实践,如建成全球最大算法治理数据库,已成为国际规则,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标准。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开头将全球治理滞后于技术发展的现状比作“悬于人类未来”的利剑,赋予抽象的治理危机以视觉化的紧迫感。
B.材料以“记者点评”形式,从战略定位、实现路径、模式创新三个维度阐述中国的行动组合,条理清晰,逻辑严谨。
C.材料以成都人形机器人系统为案例,是为了证明中国方案在技术突破方面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新思路。
D.“开放共享、开源共建”的标准化路径,通过打造跨国技术社区等手段推动规则自主演进,体现了中国数字生态治理中的创新思维。
3.根据原文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内容,每处不超过12个字。(3分)
在治理逻辑上,① 的监管策略,是中国治理智慧的集中体现。以“骑手算法”治理为例,中国监管部门没有采取“一刀切”的强制手段,而是通过要求平台公开② 、赋予劳动者调整申请权的方式,将监管从“对结果的控制”转向了“对过程的干预”和“对权力的制衡”。这种“过程导向”的适应性治理模式,在维护劳动者基本权益的同时,也为平台③ 保留了必要空间。
4.中国在全球AI治理中形成了怎样的“中国范式”?请根据材料内容概括其主要特点。(4分)
5.材料中提到的中国AI治理的“三位一体”治理哲学,与我们学过的《庖丁解牛》中庖丁通过“依乎天理”“因其固然”达到了解牛的高超境界有相似之处,请结合材料进行简要分析。(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黎明的河边(节选)峻 青
天还没亮,墨蓝色的天空上,疏疏落落地缀着几颗星星。潮水退了,露出了一片广阔的沙滩,沙滩上积着一层薄薄的水,被天上的星光一照,闪着一片模糊的银光。
小陈牵着那匹枣红马,站在沙滩上,望着远处黑沉沉的海岸线。海风吹着他那单薄的衣服,他却一点也不觉得冷。他的心里像烧着一团火,这火,是对敌人的仇恨,是对胜利的渴望,也是对身后那片土地的热爱。
“小陈,该走了。”身后传来了老杨低沉的声音。老杨是区中队的指导员,脸上刻着风霜的痕迹,眼神却像鹰一样锐利。他手里提着一把驳壳枪,枪身在星光下泛着冷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